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主要贡献和论文组织 | 第12-14页 |
·主要贡献 | 第12-13页 |
·论文组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站扇区天线的特点 | 第14-16页 |
·天线的基本特性参量 | 第14-15页 |
·基站扇区天线的主要指标要求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与振子天线原理 | 第16-22页 |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辐射特性 | 第16页 |
·扩展微带天线阻抗带宽的方法 | 第16-18页 |
·通过降低天线的品质因素来扩展阻抗带宽 | 第16-17页 |
·通过修改天线的等效谐振电路来扩展阻抗带宽 | 第17-18页 |
·对称振子天线辐射原理 | 第18页 |
·对称振子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 | 第18-20页 |
·平衡—非平衡转换器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 | 第22-35页 |
·基站双极化扇区天线设计要求 | 第22页 |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原理 | 第22-23页 |
·3.4~3.6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23-26页 |
·3.4~3.6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模型设计 | 第23-24页 |
·3.4-~3.6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模型仿真 | 第24-26页 |
·1.9.4~2.4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26-31页 |
·1.9~2.4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模型设计 | 第26-27页 |
·1.9~2.4G 频段内微带贴片型双极化天线模型仿真 | 第27-29页 |
·附加寄生贴片微带天线贴片间距对阻抗带宽的影响 | 第29-31页 |
·双L 型探针对称馈电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 第31-34页 |
·L 型探针微带贴片天线引起交叉极化电平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双L 型探针对称馈电微带贴片天线设计及仿真 | 第32-33页 |
·双L 型探针对称馈电微带贴片天线模型实用性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宽带振子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 | 第35-48页 |
·宽带振子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原理 | 第35-36页 |
·蝶形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36-40页 |
·蝶形双极化天线模型设计 | 第36页 |
·蝶形双极化天线模型仿真 | 第36-40页 |
·三叶草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40-44页 |
·三叶草型双极化天线模型设计 | 第40-41页 |
·三叶草型双极化天线模型仿真 | 第41-44页 |
·三叶草开槽型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 第44-47页 |
·三叶草开槽型双极化天线模型设计 | 第44-45页 |
·三叶草开槽型双极化天线模型仿真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双极化扇区天线的设计 | 第48-62页 |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设计 | 第48-56页 |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设计原理 | 第48-49页 |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功率分配器设计 | 第49-50页 |
·3.4~3.6G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设计 | 第50-51页 |
·3.4~3.6G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测试结果 | 第51-53页 |
·1.9~2.4G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设计 | 第53-54页 |
·1.9~2.4G 微带贴片型双极化扇区天线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对称振子型双极化扇区天线功率分配器的单元设计 | 第56-58页 |
·同轴型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的单元设计 | 第56-58页 |
·同轴型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可行性分析 | 第58页 |
·微带转同轴型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 第58-61页 |
·两种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的实用性比较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总结以及展望 | 第62-64页 |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