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基础理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反收购的相关概念 | 第9-12页 |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 第9页 |
二、敌意收购的概念 | 第9-10页 |
三、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概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反收购制度的价值 | 第12-16页 |
一、敌意收购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 第12页 |
二、关于反收购制度价值的争议 | 第12-13页 |
三、反收购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法律分析 | 第16-24页 |
第一节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的法律分析 | 第16-21页 |
一、毒丸计划 | 第16-17页 |
二、公司章程条款修订 | 第17-19页 |
三、金色降落伞计划 | 第19-20页 |
四、股权激励计划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反击性反收购措施的法律分析 | 第21-24页 |
一、白衣骑士 | 第21-22页 |
二、股份回购 | 第22-23页 |
三、诉讼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分析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现状 | 第24-26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实践 | 第24页 |
二、我国现行反收购法律框架及其评析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的不足 | 第26-31页 |
一、立法层级与效力位阶较低 | 第26-27页 |
二、反收购决定权归属不清 | 第27页 |
三、反收购的具体措施不够明确、规范 | 第27-28页 |
四、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会权利义务规定的缺失 | 第28页 |
五、反收购纠纷解决机制的缺位 | 第28-29页 |
六、行政干预明显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的完善 | 第31-45页 |
第一节 明确公司反收购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1-34页 |
一、自由与限制并举原则 | 第31-32页 |
二、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32-33页 |
三、信息公开原则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明确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 | 第34-38页 |
一、国外反收购决策权的立法模式 | 第34-37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明确目标公司董事会在反收购中的权利义务 | 第38-42页 |
一、董事会在反收购中的权利 | 第38-39页 |
二、董事会在反收购中的义务 | 第39-42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反收购纠纷解决机制 | 第42-45页 |
一、构筑行政手段的救济体系 | 第42-43页 |
二、构筑司法手段的救济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