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不同饲用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英文缩略表第18-19页
引言第19-32页
 1 目的意义第19-20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1页
   ·饲草品质的评定第20-21页
   ·不同调控措施对牧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第21-31页
     ·密度对饲用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21-22页
     ·刈割对饲用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22-24页
     ·氮素对饲用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24-31页
       ·氮素营养对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第24-26页
       ·氮素对植株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6页
       ·植株的氮代谢第26-29页
       ·植株氮代谢与碳代谢的关系第29-30页
       ·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第30-31页
 3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一章 不同饲用作物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第32-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不同饲用作物产量的比较第35-36页
       ·鲜、干物质产量第35页
       ·鲜、干物质产量构成第35-36页
     ·不同饲用作物营养价值的比较第36-38页
       ·饲用营养成分含量第36-37页
       ·矿质元素含量第37页
       ·饲用营养成分产量第37页
       ·不同饲用作物总能量第37-38页
     ·青贮前后营养品质的变化第38-39页
     ·瘤胃降解率第39-40页
       ·不同饲用作物瘤胃降解比较第39-40页
       ·青贮前后瘤胃降解率比较第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二章 密度对皖草2 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第42-59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8页
     ·密度对皖草2 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4-45页
       ·鲜干物质产量第44页
       ·干物率和含水量第44-45页
       ·茎叶比第45页
     ·密度对饲用品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第45-50页
       ·粗蛋白第45-46页
       ·粗脂肪第46页
       ·粗灰分第46-47页
       ·粗纤维第47页
       ·无氮浸出物第47-48页
       ·植株矿质营养第48-50页
       ·总能量第50页
     ·密度对皖草2 号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第50-53页
       ·可溶性总糖第50-51页
       ·蔗糖第51页
       ·留茬中糖组分第51-53页
     ·不同密度处理糖含量动态变化第53-54页
       ·可溶性总糖第53页
       ·蔗糖第53-54页
     ·密度对植株最新展开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第54-58页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第54-55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第55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酶活性第55页
       ·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第55-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刈割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59-67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6页
     ·不同频度刈割对饲用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60-65页
       ·鲜、干物质产量第60页
       ·营养品质含量第60-62页
       ·营养成分产量第62-63页
       ·总能量第63页
       ·瘤胃降解率第63-64页
       ·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第64-65页
     ·不同强度刈割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65-66页
       ·鲜、干物质产量的变化第65页
       ·粗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氮素运筹对皖草2 号和墨西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67-90页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88页
     ·氮素运筹对饲用作物产量的影响第68-70页
       ·鲜物质产量第68页
       ·干物质产量第68-69页
       ·产量构成因素第69-70页
       ·干物率和含水量第70页
     ·氮素对饲用品质含量的影响第70-86页
       ·营养品质含量第70-73页
       ·矿质元素含量第73-78页
       ·微量元素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第78-81页
       ·营养成分产量第81-84页
       ·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第84-86页
     ·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第86-88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86-87页
       ·丙二醛(MDA)含量第87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第87-88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皖草2 号和墨西哥玉米氮代谢特性第90-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104页
     ·盆栽条件下应用15N 研究饲用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第91-95页
       ·饲用作物生育期内氮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第91-92页
       ·不同收获期植株氮素分配及不同施肥效应第92-93页
       ·不同施肥方式下,饲用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情况第93-95页
     ·大田生产条件下,氮素运筹对饲用作物氮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第95-102页
       ·对饲用作物含氮物质的影响第95-99页
       ·饲用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特性第99-102页
     ·氮素运筹对饲用作物氮同化的影响第102-104页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第102-103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第103页
       ·谷氨酸脱氢酶(GDH) 活性第103-104页
       ·谷氨酸合成酶(GOGAT)酶活性第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皖草2 号和墨西哥玉米碳代谢特性第106-1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17页
     ·氮素运筹对植株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第106-109页
       ·再生草第106-107页
       ·留茬第107-108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8-109页
     ·氮素运筹对植株蔗糖含量的影响第109-111页
       ·再生草第109-110页
       ·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10-111页
     ·氮素对糖组分含量的影响第111-115页
       ·WSP 含量第112页
       ·蔗糖含量第112页
       ·葡萄糖含量第112页
       ·果糖含量第112页
       ·甘露醇含量第112-113页
       ·糖组分含量与再生的关系第113-115页
     ·氮素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es)活性的影响第115-116页
     ·氮素对植株最新展开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讨论第119-126页
结论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巷道不良部位支护机理与应用
下一篇:不稳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