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半导体量子点发展史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半导体量子点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 第24-28页 |
·有效玻尔半径 | 第24-26页 |
·量子局域效应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盘状量子点体系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32-55页 |
第一节 谐振子乘积基展开法 | 第32-34页 |
第二节 GTM系数 | 第34-48页 |
·二维GTM系数 | 第34-41页 |
·三维GTM系数 | 第41-47页 |
·GTM系数的性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二维GTM系数的应用 | 第48-53页 |
·三体GTM变换系数的计算 | 第48-50页 |
·波函数的对称性 | 第50-52页 |
·矩阵元的计算 | 第52-5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三章 两电子量子点的杂质效应 | 第55-73页 |
第一节 谐振势中两电子量子点杂质态能谱研究简介 | 第57-62页 |
第二节 高斯束缚势下D~-中心量子点能谱研究 | 第62-68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第四章 激子量子点能谱研究 | 第73-99页 |
第一节 激子态能谱研究 | 第74-81页 |
第二节 激子复合体能谱研究 | 第81-94页 |
·带电激子复合体能谱研究简介 | 第82-89页 |
·(D~+,X)和(A~-,X)激子复合体能谱研究 | 第89-91页 |
·(D~0,X)和(A~0,X)激子复合体能谱研究 | 第91-94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五章 其他工作 | 第99-130页 |
第一节 玻色-爱出斯坦凝聚简介 | 第99-106页 |
·历史发展 | 第99-103页 |
·平均场理论 | 第103-106页 |
第二节 光格子中的冷原子 | 第106-110页 |
·光格子中BEC的实现 | 第106-107页 |
·光格子中原子的Bloch振荡、Wannier-Stark台阶共振以及Landau-Zenner隧穿 | 第107-109页 |
·光格子中的Fermi-Bose混合物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光格子中两组分BEC的量子相变 | 第110-123页 |
·Bose-Hubbard模型 | 第110-114页 |
·超流-Mott绝缘相变 | 第114-118页 |
·光格子中两组分BEC的量子相变—Bogliubov方法 | 第118-12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