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3页 |
| §1.1 应用背景 | 第14-15页 |
| §1.2 PbWO_4晶体结构 | 第15-19页 |
| §1.2.1 完整的钨酸铅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 §1.2.2 钨酸铅晶体的类白钨矿结构 | 第17-19页 |
| §1.3 PbWO_4晶体的基本特性 | 第19-22页 |
| §1.3.1 PbWO_4晶体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 第19页 |
| §1.3.2 PbWO_4晶体的光谱特征 | 第19-22页 |
| §1.4 PbWO_4晶体的缺陷研究 | 第22-26页 |
| §1.5 PbWO_4晶体的辐照诱导光谱 | 第26-28页 |
| §1.6 PbWO_4晶体电子结构的模拟计算 | 第28-30页 |
| §1.6.1 完整的钨酸铅晶体的电子结构计算 | 第28-29页 |
| §1.6.2 含缺陷的钨酸铅晶体的电子结构计算 | 第29-30页 |
| §1.7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30页 |
| §1.8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 | 第33-61页 |
| §2.1 Thomas-Fermi模型 | 第33-34页 |
| §2.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4-35页 |
| §2.3 Kohn-Sham方法 | 第35-37页 |
| §2.4 交换相关能泛函 | 第37-40页 |
| §2.4.1 交换相关能泛函简介 | 第37-40页 |
| §2.5 离散变分法基本原理 | 第40-49页 |
| §2.5.1 解Kohn-Sham方程 | 第40-42页 |
| §2.5.2 势函数 | 第42-44页 |
| §2.5.3 基组 | 第44-46页 |
| §2.5.4 数值积分 | 第46-48页 |
| §2.5.5 状态密度 | 第48-49页 |
| §2.6 相对论效应 | 第49-51页 |
| §2.7 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 | 第51-56页 |
| §2.7.1 Mufin-tin势 | 第51-52页 |
| §2.7.2 缀加平面波 | 第52-54页 |
| §2.7.3 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 | 第54-55页 |
| §2.7.4 FLAPW方法 | 第55-56页 |
| §2.8 量子力学方法光学性质计算 | 第56-61页 |
| §2.8.1 相互作用哈密顿 | 第56-57页 |
| §2.8.2 跃迁几率 | 第57-58页 |
| §2.8.3 直接跃迁吸收谱的量子力学处理 | 第58-61页 |
| 第三章 钨酸铅晶体诱导色心光谱实验 | 第61-67页 |
| §3.1 钨酸铅晶体350nm吸收带的结构 | 第63-64页 |
| §3.1.1 生成态钨酸铅晶体偏振吸收谱和退火处理后的吸收谱 | 第63-64页 |
| §3.2 钨酸铅晶体辐照诱导色心转型实验 | 第64-65页 |
| §3.2.1 实验和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 §3.3 辐照着色后的偏振吸收光谱 | 第65-67页 |
| §3.3.1 实验及实验结果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完整的钨酸铅晶体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67-79页 |
| §4.1 白钨矿结构的钨酸铅晶体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67-73页 |
| §4.1.1 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67-69页 |
| §4.1.2 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69-70页 |
| §4.1.3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70-73页 |
| §4.1.4 本节小结 | 第73页 |
| §4.2 斜钨矿结构的钨酸铅晶体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73-79页 |
| §4.2.1 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74-76页 |
| §4.2.2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76-77页 |
| §4.2.3 本节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含缺陷的钨酸铅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 | 第79-101页 |
| §5.1 含铅空位的钨酸铅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79-87页 |
| §5.1.1 晶格驰豫 | 第79-80页 |
| §5.1.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80-81页 |
| §5.1.3 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81-83页 |
| §5.1.4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83-87页 |
| §5.2 含氧空位的钨酸铅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87-93页 |
| §5.2.1 晶格驰豫 | 第87-89页 |
| §5.2.2 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89-90页 |
| §5.2.3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90-93页 |
| §5.3 含铅氧空位对的钨酸铅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93-98页 |
| §5.3.1 晶格驰豫 | 第93-95页 |
| §5.3.2 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95-96页 |
| §5.3.3 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 第96-98页 |
| §5.4 吸收光谱的偏振特性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98-9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六章 类白钨矿结构Pb_(7.5)W_8O_(32)的钨酸铅晶体电子结构研究 | 第101-111页 |
| §6.1 团簇的选取及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定 | 第101-104页 |
| §6.1.1 计算所用团簇的选取 | 第101-103页 |
| §6.1.2 方法概述 | 第103-104页 |
| §6.2 完整的类白钨矿结构及其含铅空位结构的钨酸铅晶体的结构优化 | 第104-105页 |
| §6.2.1 Pb_(7.5)W_8O_(32)结构的优化 | 第104-105页 |
| §6.3 电子结构计算 | 第105-110页 |
| §6.3.1 x射线测得的Pb_(7.5)W_8O_(32)结构镶嵌到白钨矿结构中电子结构的分析 | 第105-107页 |
| §6.3.2 中子衍射测得的Pb_(7.5)W_8O_(32)结构镶嵌到白钨矿结构中电子结构的分析 | 第107-110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第七章 钨酸铅晶体吸收带的结构起因及其缺陷模型 | 第111-123页 |
| §7.1 与铅空位有关的色心模型 | 第112-118页 |
| §7.1.1 优化后的结构 | 第112-113页 |
| §7.1.2 与铅空位相关的吸收带及电子结构 | 第113-115页 |
| §7.1.3 缺陷模型 | 第115-118页 |
| §7.2 与氧空位有关的色心模型 | 第118-120页 |
| §7.2.1 优化后的结构 | 第118-119页 |
| §7.2.2 与氧空位相关的吸收带及电子结构分析 | 第119-120页 |
| §7.2.3 缺陷模型 | 第120页 |
| §7.3 讨论 | 第120-123页 |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3-127页 |
| §8.1 实验结果 | 第123-124页 |
| §8.2 模拟计算结果 | 第124-125页 |
| §8.3 色心模型 | 第125页 |
| §8.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25-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 第134-137页 |
| 一、论文 | 第134-136页 |
| 二、科研项目 | 第136-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