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赤潮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生长和相关特性研究

一 文献综述第1-31页
   ·赤潮与有害赤潮概论第14-18页
     ·赤潮与赤潮藻第14-16页
     ·赤潮的危害第16-17页
     ·赤潮的防治第17-18页
   ·赤潮爆发原因研究第18-22页
     ·营养因素影响研究第18-20页
     ·环境因素影响研究第20-22页
   ·三种赤潮藻的生理生态特性第22-25页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第22-23页
     ·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第23-24页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第24-25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1页
二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及其生长特性第31-50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供试藻类第31-33页
     ·氮、磷吸收速率的测定第33页
     ·细胞计数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3页
     ·光合活性测定第33页
     ·毒素测定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不同氮浓度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第34-35页
     ·不同磷浓度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第35-36页
     ·不同氮、磷浓度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叶绿素a含量第36页
     ·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细胞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第36-37页
     ·氮、磷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7-40页
     ·氮和磷补加对藻生长的影响第40-42页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毒素含量与毒素产率第42-44页
   ·讨论第44-46页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第44-46页
     ·环境中氮、磷浓度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中的作用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三 不同氮磷营养盐对微小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0-70页
   ·引言第50-5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供试藻类第51页
     ·氮、磷吸收速率的测定第51页
     ·细胞计数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第51页
     ·光合活性测定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63页
     ·NO3-和PO43-浓度对藻生长的影响第52-54页
     ·NO3-和PO43-浓度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藻细胞对NO3-和PO43-的吸收速率第55-57页
     ·NO3-和PO43-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7-63页
   ·讨论第63-65页
     ·微小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特性第63-65页
     ·环境中氮、磷浓度在微小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赤潮形成中的作用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四 三种赤潮藻对氮磷营养盐吸收和生长动力学的对比第70-82页
   ·引言第70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藻种及培养第70页
     ·培养液中氮和磷浓度的测定第70-71页
     ·微澡对氮和磷的吸收动力学的测定第71-73页
     ·微藻对氮和磷的生长动力学测定第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9页
     ·三种赤潮藻对氮和磷的吸收动力学特点第73-76页
     ·三种赤潮藻对氮和磷的生长动力学特点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五 营养盐对三种赤潮藻在混种培养中生长特性的影响第82-101页
   ·引言第82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藻种及培养条件第82-83页
     ·混种培养条件的设定第83页
     ·常规分析第83页
     ·中肋骨条藻培养液的处理第83页
     ·无机碳浓度的设定第83-84页
     ·碳酸酐酶活性的测定第84页
   ·实验结果第84-99页
     ·单种培养时三种藻的生长第84-85页
     ·硅对混种培养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85-93页
     ·混种培养下培养液中氮和磷浓度的变化第93-95页
     ·无机碳浓度对混种培养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95-99页
   ·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六 锌对中肋骨条藻和微小原甲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01-116页
   ·引言第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3页
     ·藻种及培养条件第101-102页
     ·培养基中EDTA浓度的设定第102页
     ·常规分析第102页
     ·光合活性的测定第102-103页
     ·碳酸酐酶活性的测定第103页
     ·光呼吸的测定第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13页
     ·培养基中EDTA浓度对微小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第103-104页
     ·不同锌浓度下中肋骨条藻和微小原甲藻的生长第104-106页
     ·不同锌浓度下藻细胞叶绿素a和生化组成的含量第106-108页
     ·不同锌浓度下藻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第108-109页
     ·不同锌浓度下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第109-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七 锌对中肋骨条藻利用有机磷的影响研究第116-126页
   ·引言第1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16-118页
     ·藻种及培养条件第116-117页
     ·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测定第117页
     ·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响应曲线第117页
     ·碳酸酐酶活性的测定第117页
     ·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第117-118页
   ·结果与讨论第118-122页
     ·培养基中Zn2+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第118-119页
     ·培养基中Zn2+浓度对叶绿素a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119页
     ·培养基中Zn2+浓度对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第119-121页
     ·藻细胞光合作用对无机碳浓度的响应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八 结论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液聚合新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RESISTIN基因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