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和生态建设对策研究

前言第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生态安全概述第13-14页
 1.3 生态安全评估与指标体系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4-17页
  1.3.1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沿淮地区环境概况第18-36页
 2.1 社会经济概况第18-20页
  2.1.1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第18-20页
  2.1.2 沿淮地区社会经济概况第20页
 2.2 区内环境现状第20-36页
  2.2.1 淮河流域工业污染现状第20-22页
  2.2.2 沿淮地区工业污染现状第22页
  2.2.3 淮河流域生活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第22-27页
  2.2.4 沿淮地区生活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第27页
  2.2.5 主要城镇、水域环境质量现状第27-32页
  2.2.6 沿淮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第32-35页
  2.2.7 环保产业现状第35-36页
第三章 沿淮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第36-59页
 3.1 指标体系建立第36-39页
  3.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6页
  3.1.2 建立指标体系所选用的模型框架第36-37页
  3.1.3 指标权重确定第37-38页
  3.1.4 指标函数建立方式第38-39页
  3.1.5 生态安全度评判标准第39页
 3.2 沿淮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第39-54页
  3.2.1 社会经济第39-45页
  3.2.2 环境压力第45-49页
  3.2.3 环境质量第49-52页
  3.2.4 环境响应第52-54页
 3.3 安徽沿淮地区综合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第54-56页
  3.3.1 各指标生态安全态汇总第54页
  3.3.2 安徽沿淮地区综合生态安全状况计算第54-56页
  3.3.3 各指标生态安全度及贡献值汇总第56页
 3.4 安徽沿淮地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分析第56-59页
第四章 沿淮地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政策措施与建议第59-64页
 4.1 主要法规、政策措施第59-61页
 4.2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主要行动计划与建议第61-64页
第五章 加强沿淮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战略设想第64-75页
 5.1 调整发展思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64-65页
 5.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第65-67页
 5.3 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第67-69页
 5.4 加强沿淮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与保护第69-73页
 5.5 发展生态农业,加快生态示范区的建设第73-74页
 5.6 结合沿淮实际情况,加快环保项目建设,实现经济社协调发展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辅酶Q10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MgB2超导块体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