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

四川省根瘤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及葛属根瘤菌分类地位的确定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9页
   ·引言第11页
   ·根瘤菌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1-22页
   ·根瘤菌的系统发育研究第22-33页
   ·根瘤菌基因组的多样性特征第33-34页
   ·现代根瘤菌分类系统面临的困惑第34-38页
   ·根瘤菌多样性及分类研究展望第38-39页
第2章 研究目标第39-45页
   ·采样地概况第39-40页
     ·四川省自然地理条件第39-40页
     ·紫色土的侵蚀第40页
   ·葛属、鸡眼草属、合欢属、豇豆属概述第40-44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44-45页
第3章 鸡眼草属、葛属、豇豆属、合欢属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第45-6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2页
     ·样品采集、分离纯化、回接第45页
     ·AFLP指纹图谱分析第45-49页
     ·BOX-PCR第49-50页
     ·ARDRA分析第50-51页
     ·16S 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51-52页
     ·数据分析和处理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63页
     ·AFLP结果第52-54页
     ·BOX-PCR第54-56页
     ·16S ARDRA第56-58页
     ·23S ARDRA第58-60页
     ·16S与23SARDRA综合分析第60-61页
     ·16S rDNA系统发育关系第61-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葛属根瘤菌遗传特性及系统分类地位研究第65-94页
   ·材料和方法第65-76页
     ·供试菌株第65页
     ·数值分类第65-71页
     ·遗传特性研究第71-72页
     ·DNA同源性分析第72-74页
     ·Tm值及G+Cmo1%测定第74页
     ·16S 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74-75页
     ·菌株交叉结瘤实验第75-76页
   ·结果分析第76-94页
     ·数值分类第76-81页
       ·聚类分类结果第76-78页
       ·中心菌株的确定第78页
       ·鉴别特征的选取第78-79页
       ·数值分类各独立表观群的基本特征描述第79-81页
     ·遗传特性分析第81-87页
       ·AFLP分析第81-82页
       ·BOX-PCR第82-83页
       ·ARDRA结果第83-87页
     ·G+Cmo1%含量测定和DNA同源性分析第87-89页
       ·DNA G+Cmo1%第87页
       ·DNA同源性分析第87-89页
     ·16S 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第89-91页
     ·交叉结瘤试验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讨论与结论第94-99页
   ·四川省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第94-97页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第97-98页
   ·结论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第118-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双层脂膜的制备和压电基因传感器固定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