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政府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理论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政府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理论 | 第16-22页 |
一、 亚当.斯密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理论 | 第16-17页 |
二、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 第17-19页 |
三、 乘数-加速数模型 | 第19-20页 |
四、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政府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 | 第22-28页 |
一、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2-24页 |
二、 农业发展特别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 | 第24-28页 |
第三章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评价 | 第28-52页 |
第一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演变过程 | 第28-31页 |
一、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初始阶段(1950-1962年) | 第28-29页 |
二、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弱化阶段(1963-1977年) | 第29页 |
三、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阶段(1978-1985年) | 第29-30页 |
四、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整固阶段(1986-1995年) | 第30-31页 |
五、 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强化阶段(1996-2001年) | 第31页 |
第二节 中国现行财政农业投入政策 | 第31-44页 |
一、 生产性投入政策 | 第32-33页 |
二、 公共性投入政策 | 第33-39页 |
三、 农村社会发展投入政策 | 第39-41页 |
四、 农业补贴政策 | 第41-43页 |
五、 转移支付政策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缺陷 | 第44-52页 |
一、 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有限,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 第44-45页 |
二、 财政农业投入资金高度分散,对资金的配置功能不强 | 第45页 |
三、 地方财政对农业预算职能弱化,过分依赖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第45-46页 |
四、 缺乏系统完善的财政农业投入项目决策的前期评估管理制度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及项目完成后的后评价工作 | 第46页 |
五、 财政农业投入对象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公平性欠缺,透明度不够 | 第46-47页 |
六、 财政对农村扶贫投入政策实施效果较差 | 第47-48页 |
七、 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机制不够完善,补贴效果较差 | 第48-52页 |
第四章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规模、力度与结构分析 | 第52-65页 |
第一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规模 | 第52-57页 |
一、 不同时期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 | 第52-54页 |
二、 不同时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 | 第54-57页 |
第二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力度分析 | 第57-62页 |
一、 财政农业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率 | 第57-59页 |
二、 财政农业投入规模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 | 第59-60页 |
三、 不同时期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边际投入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 | 第62-65页 |
一、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部门事业费 | 第62-63页 |
二、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 第63页 |
三、 科技三项费用 | 第63页 |
四、 农村救济费 | 第63页 |
五、 其他支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效益分析 | 第65-90页 |
第一节 财政农业投入效益的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一、 生产函数法 | 第66页 |
二、 模糊数学法 | 第66页 |
三、 方法比较法 | 第66-67页 |
四、 目标评价法 | 第67页 |
五、 综合指数法 | 第67页 |
六、 指标分析法 | 第67页 |
第二节 财政农业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67-80页 |
一、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选定 | 第67-68页 |
二、 财政农业投入的规模效益 | 第68-71页 |
三、 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效益分析 | 第71-78页 |
四、 财政农业投入的功能效益分析 | 第78-80页 |
第三节 财政农业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 第80-90页 |
一、 财政农业投入的社会效益评价 | 第80-86页 |
二、 财政投入的生态效益评价 | 第86-90页 |
第六章 国外财政农业投入政策及其启示 | 第90-101页 |
第一节 国外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目标与模式 | 第90-97页 |
一、 国外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目标 | 第90-91页 |
二、 国外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模式 | 第91-97页 |
第二节 国外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启示 | 第97-101页 |
一、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 | 第97页 |
二、 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是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 | 第97-98页 |
三、 财政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应用的投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98-99页 |
四、 对农业灾害的补贴和政府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有效途径 | 第99-100页 |
五、 重视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减轻国内农产品过剩压力,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水平 | 第100页 |
六、 建立健全有关政府农业支持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政策建立在法律基础上,成为一项相对稳定的、持久的政策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与政策取向 | 第101-120页 |
第一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 | 第101-110页 |
一、 提高农民收益水平目标 | 第101-102页 |
二、 粮食安全目标 | 第102-104页 |
三、 农业科技进步目标 | 第104-106页 |
四、 生态环境目标 | 第106-108页 |
五、 提升农业竞争力目标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取向 | 第110-120页 |
一、 扩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提高财政农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 第111-112页 |
二、 优化财政对农业投入结构,提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效率 | 第112-115页 |
三、 支持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促进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 第115-117页 |
四、 建立地方财政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第117-118页 |
五、 用好WTO农业规则,优化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 第118-119页 |
六、 建立财政农业投入的后评价制度,促进财政农业投入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后记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