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频谱利用的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 ·动态频谱管理的出现 | 第14-15页 |
|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15-17页 |
| 2 动态频谱管理技术理论 | 第17-30页 |
| ·频谱管理技术的分类 | 第17-19页 |
| ·动态频谱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19-22页 |
| ·流程图 | 第19-21页 |
| ·本质和原则 | 第21-22页 |
| ·动态频谱管理的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 ·动态频谱分配技术 | 第23页 |
| ·动态频谱共享技术 | 第23-26页 |
| ·常见的动态频谱共享模型 | 第26-28页 |
| ·基于图论的频谱共享模型 | 第26页 |
| ·基于定价拍卖的频谱共享模型 | 第26-27页 |
| ·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模型 | 第27页 |
| ·0,1模型 | 第27-28页 |
| ·干扰温度模型 | 第28页 |
| ·动态频谱管理的应用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动态频谱共享算法的博弈论建模和分析 | 第30-44页 |
| ·博弈论 | 第30-35页 |
|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 第30-32页 |
| ·纳什均衡 | 第32页 |
| ·博弈模型分类 | 第32-34页 |
| ·博弈论的应用 | 第34-35页 |
| ·基于博弈论的动态频谱共享算法模型 | 第35-39页 |
| ·动态频谱共享的博弈论分析 | 第35-36页 |
| ·符号约定 | 第36-37页 |
| ·建立动态频谱共享的博弈模型 | 第37-38页 |
| ·选择算法效用函数 | 第38-39页 |
| ·基于效用函数的算法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 ·算法描述 | 第39-42页 |
| ·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改进的基于Cournot博弈的动态频谱共享模型 | 第44-58页 |
| ·Cournot博弈 | 第44-45页 |
| ·频谱共享博弈模型的设计 | 第45-47页 |
| ·本模型的适用系统 | 第45页 |
| ·周期性的借方竞争模型 | 第45-47页 |
| ·主系统的最佳单位带宽定价 | 第47-48页 |
| ·次用户的请求总带宽 | 第47-48页 |
| ·主系统的最佳单位带宽定价 | 第48页 |
| ·优化的频谱共享算法 | 第48-51页 |
| ·渴望系数 | 第48-50页 |
| ·次用户i的最佳收益函数 | 第50页 |
| ·静态博弈 | 第50-51页 |
| ·动态博弈 | 第51页 |
| ·优化的算法流程图 | 第51-53页 |
|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3-57页 |
| ·次用户最佳请求带宽的纳什均衡 | 第53-54页 |
| ·次用户请求带宽的单位定价 | 第54-55页 |
| ·主系统的收益Up | 第55-56页 |
| ·次用户的收益Us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 ·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