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4页 |
第一部分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4-23页 |
一、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抗衡之结果 | 第14-18页 |
二、 学科内部发展纬度:应用伦理学的产生 | 第18-20页 |
三、 大学师生对有效道德教学的要求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一、 自由主义 | 第23-25页 |
二、 要素主义 | 第25-26页 |
三、 德行伦理学 | 第26页 |
四、 罗尔斯的“反思平衡”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跨课程伦理渗透模式之现状--以犹他谷州立学院为个案 | 第28-43页 |
一、 实施理念 | 第29-30页 |
二、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目标指向 | 第30-31页 |
三、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实施途径 | 第31-33页 |
四、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成果测评 | 第33-35页 |
五、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实施之保障 | 第35-38页 |
六、 评价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 | 第38-43页 |
第四部分 跨课程伦理渗透德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第43-49页 |
一、 营造开放性德育环境,完善专业伦理教育 | 第43-44页 |
二、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第44-45页 |
三、 推行教育平等,建立和谐对话关系 | 第45-47页 |
四、 塑造新型专业课教师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