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研究第12-17页
    1.1 古代医学文献对肝硬化的认识第12-14页
    1.2 中医药对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17页
2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研究第17-27页
    2.1 肝硬化发生的病因第17-27页
        2.1.1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第20-22页
        2.1.2 肝硬化的治疗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第22-26页
        2.1.3 干细胞诱导剂的应用研究第26-27页
3.临床研究第27-30页
    3.1 研究目的第27-30页
        3.1.1 诊断标准第27-29页
        3.1.2 病例排除标准第29页
        3.1.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第29页
        3.1.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第29-30页
4.研究设计第30-32页
    4.1 病例选择第30页
    4.2 病例分组第30页
    4.3 治疗措施第30-32页
    4.4 观察指标第32页
    4.5 统计学方法第32页
5. 临床资料第32-39页
    5.1 结果第33-39页
        5.1.1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因、Child-Pugh评分比较第33页
        5.1.2 治疗前后两组肝脏功能情况比较第33-37页
        5.1.3 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改善程度比较第37-38页
        5.1.4 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第38-39页
        5.1.5 安全性第39页
6 讨论第39-46页
    6.1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依据第39-42页
        6.1.1 从病因病机上探讨立方的依据第39-40页
        6.1.2“治体、治用、治脾胃”是肝硬化的重要治法第40页
        6.1.3 柔肝化纤颗粒方解、药物组成及功效第40-42页
        6.1.4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第42页
    6.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第42-44页
    6.3 肝脏功能及其代偿能力评估的作用第44-45页
    6.4 临床疗效评价第45-46页
7 存在问题第46页
8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缩略词表第55-56页
综述第56-61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七十年代社会动荡历史背景下的中产阶级美国人——评厄普代克的梅普尔系列短篇小说
下一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机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