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研究 | 第12-17页 |
1.1 古代医学文献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12-14页 |
1.2 中医药对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7页 |
2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研究 | 第17-27页 |
2.1 肝硬化发生的病因 | 第17-27页 |
2.1.1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 | 第20-22页 |
2.1.2 肝硬化的治疗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 第22-26页 |
2.1.3 干细胞诱导剂的应用研究 | 第26-27页 |
3.临床研究 | 第27-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7-30页 |
3.1.1 诊断标准 | 第27-29页 |
3.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9页 |
3.1.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 第29页 |
3.1.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29-30页 |
4.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4.1 病例选择 | 第30页 |
4.2 病例分组 | 第30页 |
4.3 治疗措施 | 第30-32页 |
4.4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4.5 统计学方法 | 第32页 |
5. 临床资料 | 第32-39页 |
5.1 结果 | 第33-39页 |
5.1.1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因、Child-Pugh评分比较 | 第33页 |
5.1.2 治疗前后两组肝脏功能情况比较 | 第33-37页 |
5.1.3 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改善程度比较 | 第37-38页 |
5.1.4 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 | 第38-39页 |
5.1.5 安全性 | 第39页 |
6 讨论 | 第39-46页 |
6.1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依据 | 第39-42页 |
6.1.1 从病因病机上探讨立方的依据 | 第39-40页 |
6.1.2“治体、治用、治脾胃”是肝硬化的重要治法 | 第40页 |
6.1.3 柔肝化纤颗粒方解、药物组成及功效 | 第40-42页 |
6.1.4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研究 | 第42页 |
6.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 | 第42-44页 |
6.3 肝脏功能及其代偿能力评估的作用 | 第44-45页 |
6.4 临床疗效评价 | 第45-46页 |
7 存在问题 | 第46页 |
8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缩略词表 | 第55-56页 |
综述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