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Ⅰ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Ⅱ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 1 极端酶概述 | 第9-12页 |
| ·极端微生物及极端酶 | 第9-10页 |
| ·极端酶的获取 | 第10页 |
| ·极端酶的应用 | 第10-12页 |
| 2 氧漂生物净化与碱性过氧化氢酶 | 第12-16页 |
| ·氧漂生物净化工艺 | 第12-14页 |
| ·工艺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碱性过氧化氢酶 | 第14-16页 |
| ·过氧化氢酶概述 | 第14页 |
| ·碱性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样品及菌种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 ·菌种分离及活化 | 第19-20页 |
| ·热泉样品的菌种分离 | 第19-20页 |
| ·碱湖菌株的活化及耐盐性筛选 | 第20页 |
| ·产酶菌株筛选 | 第20-21页 |
| ·初筛 | 第20页 |
| ·复筛 | 第20-21页 |
| ·菌株部分性质的鉴定 | 第21-22页 |
| ·粗酶性质研究 | 第22页 |
| ·产酶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分析内容 | 第23-24页 |
| ·菌株F26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 | 第24-25页 |
| ·酶学性质研究 | 第25-29页 |
| ·催化性质研究 | 第25-26页 |
| ·光学性质研究 | 第26-27页 |
| ·分子性质研究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52页 |
| 1 菌种的分离及活化 | 第29页 |
| ·热泉样品的菌种分离 | 第29页 |
| ·碱湖菌株的活化及耐盐性筛选 | 第29页 |
| 2 产酶菌株的筛选 | 第29-30页 |
| 3 菌株F26及A6的部分性质鉴定 | 第30-35页 |
| ·最适生长条件 | 第30-32页 |
| ·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2-34页 |
| ·形态特征及培养特征 | 第34-35页 |
| 4 粗酶性质研究 | 第35-36页 |
| 5 产酶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 ·产酶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 ·Bacillus sp. F26产酶与培养pH、NaCl浓度的关系 | 第37-38页 |
| 6 Bacillus sp. F26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 | 第38-41页 |
| ·硫酸铵沉淀浓缩 | 第38页 |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38-39页 |
| ·凝胶过滤层析 | 第39页 |
| ·疏水层析 | 第39页 |
| ·纯化总结 | 第39-41页 |
| 7 Bacillus sp. F26过氧化氢酶的性质研究 | 第41-50页 |
| ·催化性质研究 | 第41-45页 |
| ·催化活性与pH、温度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催化活性与NaCl浓度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动力学参数Km及Vmax | 第43-44页 |
| ·重金属离子、抑制剂及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45页 |
| ·光学性质研究 | 第45-47页 |
| ·分子性质研究 | 第47-50页 |
| ·亚基分子量 | 第47页 |
| ·天然分子量 | 第47-48页 |
| ·N-末端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 | 第48-50页 |
| 8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结 论 | 第52-53页 |
| 1 阶段性结果 | 第52页 |
| 2 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 谢 | 第58-59页 |
| 附录1 | 第59-67页 |
| 附录2 | 第67-73页 |
| 附录3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