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导言 | 第6-9页 |
(一) 初中德育课程评价问题的缘起 | 第6-7页 |
(二) 像册集评价在我国教育评价领域应用的简要历程 | 第7页 |
(三) 初中德育像册集评价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7-9页 |
1、初中德育像册集评价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初中德育像册集评价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对初中德育课程评价方法的反思 | 第9-13页 |
(一) 单纯的德育认知评价,忽视了对品德信念和品德行为的关注 | 第9-10页 |
(二) 单一主体标准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 第10页 |
(三) 单纯的量化评价,忽视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 第10-11页 |
(四) 静态的终端性评价,忽视了品德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动态性评价 | 第11页 |
(五) 筛选性、甄别性的评价,忽视了初中德育课程的促进功能 | 第11-13页 |
二、像册集评价实验与操作 | 第13-32页 |
(一) 像册集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 | 第13-16页 |
(二) 像册集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关系 | 第16-17页 |
(三) 像册集评价的实验与操作 | 第17-32页 |
三、像册集评价内容分析与效果评估 | 第32-43页 |
(一) 像册集评价的内容分析 | 第32页 |
(二) 像册集评价的效果评估 | 第32-43页 |
1、激发了学生品德学习的需要与情感 | 第33-35页 |
2、有利于改变师生关系,确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 第35-37页 |
3、有利于学生品德判断和品德行为评价能力的提高 | 第37-38页 |
4、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和道德意识的形成 | 第38-40页 |
5、有利于养成学生自我反省习惯和品质 | 第40页 |
6、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增强 | 第40-41页 |
7、有利于各种德育途径的有机拓展和连接 | 第41-43页 |
四、结论 | 第43-46页 |
附件 | 第46-52页 |
一、问卷调查 | 第46-48页 |
二、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