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路面结构的水损坏 | 第9-11页 |
·水损坏的防治措施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4-16页 |
·排水基层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多孔混凝土排水性能研究 | 第23-43页 |
·空隙率 | 第23-27页 |
·全空隙率和有效空隙率 | 第23页 |
·空隙率的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有效空隙率与空隙率的关系 | 第25-27页 |
·渗透系数 | 第27-38页 |
·渗透系数的概念 | 第27-32页 |
·渗透系数的测试 | 第32-38页 |
·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关系 | 第38-40页 |
·现有估算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 | 第38-39页 |
·多孔混凝土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关系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多孔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研究 | 第43-75页 |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研究 | 第43-45页 |
·空隙率及渗透系数 | 第43-44页 |
·力学强度 | 第44-45页 |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第45-71页 |
·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 | 第45-46页 |
·集料级配研究 | 第46-52页 |
·配合比组成设计试验研究 | 第52-68页 |
·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四章 多孔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 第75-104页 |
·多孔混凝土强度性质研究 | 第75-87页 |
·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 | 第75-77页 |
·强度发展规律 | 第77-81页 |
·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81-86页 |
·强度与空隙率的关系 | 第86-87页 |
·多孔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 第87-89页 |
·弯拉弹性模量 | 第87-88页 |
·抗压弹性模量 | 第88-89页 |
·多孔混凝土收缩性质研究 | 第89-95页 |
·温度收缩 | 第90-93页 |
·干燥收缩 | 第93-95页 |
·多孔混凝土抗冲刷性能 | 第95-96页 |
·多孔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 第96-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多孔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 第104-117页 |
·多孔混凝土疲劳试验 | 第104-106页 |
·试验概况 | 第104-105页 |
·试验结果 | 第105-106页 |
·多孔混凝土疲劳方程 | 第106-111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06-109页 |
·疲劳方程的建立 | 第109-111页 |
·疲劳分析 | 第111-113页 |
·疲劳寿命的变异性 | 第111-112页 |
·与半刚性和刚性材料疲劳特性的比较 | 第112-113页 |
·疲劳方程的应用 | 第113-116页 |
·荷载疲劳应力系数 | 第113-114页 |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 第114-116页 |
·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多孔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 第117-153页 |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第117-118页 |
·多孔混凝土基层的接缝设置 | 第118-130页 |
·路面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 第118-121页 |
·温度应力 | 第121-127页 |
·接缝设置 | 第127-130页 |
·多孔混凝土基层排水分析 | 第130-135页 |
·排水基层排水系统的组成和构造 | 第130-131页 |
·排水基层排水能力分析 | 第131-135页 |
·路面应力分析与结构计算 | 第135-150页 |
·单层板应力分析 | 第135-140页 |
·双层板应力分析 | 第140-142页 |
·两种应力分析方法比较 | 第142-145页 |
·结构计算 | 第145-150页 |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 第150-151页 |
·小结 | 第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研究结果 | 第153-15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4-155页 |
·研究展望 | 第155-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