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0页 |
第一章 魏晋南朝时期公牍文的发展壮大及其原因 | 第10-17页 |
一 文体辨析的深入 | 第10-13页 |
二 文吏阶层的崛起 | 第13-17页 |
第二章 骈偶句式 | 第17-37页 |
一 由排句走向骈句 | 第17-25页 |
二 四六句式的形成和确立 | 第25-30页 |
三 句式的多样化 | 第30-31页 |
四 骈中运散,气韵生动 | 第31-37页 |
第三章 公牍文的应用性、严肃性与骈文的修饰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 第37-54页 |
一 从美学角度看魏晋南朝骈体公牍文的“秀” | 第37-40页 |
二 骈体公牍文的修饰性与抒情性 | 第40-49页 |
三 骈体公牍文的应用性、严肃性 | 第49-54页 |
第四章 骈体公牍文中的用典 | 第54-69页 |
一 骈体公牍文用典的心理基础和审美背景 | 第54-56页 |
二 骈体公牍文中骈偶句式与用典的关系 | 第56-60页 |
三 骈体公牍文的用典方式 | 第60-65页 |
四 骈体公牍文用典的美学价值 | 第65-69页 |
第五章 谐声 | 第69-79页 |
一 声律论之前的摸索阶段 | 第70-71页 |
二 声律论之后的完善阶段 | 第71-79页 |
结语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5-86页 |
声明 | 第86-87页 |
后记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