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颗粒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净化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30页
   ·引言第8-9页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第9-17页
     ·有机废气主要回收技术第9-11页
       ·吸附法第9-10页
       ·吸收法第10-11页
       ·冷凝法第11页
       ·膜分离技术第11页
       ·变压吸附技术第11页
     ·有机废气消除技术第11-17页
       ·热破坏法第12页
       ·光分解法第12页
       ·电晕法第12-13页
       ·臭氧分解法第13页
       ·等离子体分解法第13页
       ·生物法第13-17页
   ·活性炭吸附及改性技术治理有机废气第17-23页
     ·活性炭表面特性与孔结构第18页
     ·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温度第18-19页
       ·表面酸度第19页
       ·活性炭湿气与空气湿度第19页
       ·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第19页
     ·活性炭再生第19-20页
       ·热再生第19-20页
       ·生物再生第20页
       ·氧化再生第20页
     ·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第20-23页
       ·表面结构控制第20-21页
       ·表面化学改性第21-23页
     ·活性炭吸附装置第23页
   ·活性炭吸附理论及其发展第23-28页
     ·Langmuir模型和BET模型第24-25页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第25页
     ·Dubinin理论第25-27页
     ·活性炭吸附的新模型第27-28页
   ·活性炭吸附技术展望第28-29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流程及分析方法第30-35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30-31页
     ·实验装置第30页
     ·实验流程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实验药品第31-32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2页
   ·实验分析方法第32-35页
     ·方法原理第32页
     ·仪器第32页
     ·试剂第32-33页
     ·色谱操作条件第33-34页
       ·流速的选择第33页
       ·载气种类的选择第33页
       ·柱的选择第33页
       ·温度的选择第33-34页
     ·标准曲线测定第34-35页
       ·标准溶液配制与色谱进样第34页
       ·标样与气相浓度换算第34-35页
第三章 多组分有机废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研究第35-45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5页
   ·吸附实验结果第35-43页
     ·单组分吸附实验第35-36页
     ·两组分吸附实验第36-41页
       ·乙酸乙酯在不同浓度正己烷下的穿透曲线第36-37页
       ·乙酸乙酯在不同浓度氯仿下的穿透曲线第37-39页
       ·乙酸乙酯在正己烷或氯仿存在下穿透曲线比较第39页
       ·丁酮在不同浓度正己烷下的吸附曲线第39-41页
       ·丁酮在不同浓度氯仿存在下的穿透曲线比较第41页
       ·丁酮在正己烷或氯仿下的穿透曲线比较第41页
     ·三组分吸附实验第41-43页
       ·乙酸乙酯、正己烷和氯仿三组分穿透曲线第41-42页
       ·丁酮、正己烷和氯仿三组分穿透曲线第42-43页
   ·固定床吸附实验分析与讨论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修饰活性炭对有机废气吸附的影响第45-53页
   ·表面活性剂修饰活性炭第45页
   ·实验结果第45-51页
     ·活性炭改性对单组分吸附行为的影响第45-47页
       ·活性炭改性对乙酸乙酯吸附行为的影响第45-46页
       ·活性炭改性对丁酮吸附行为的影响第46-47页
     ·活性炭改性对两组分吸附行为的影响第47-51页
       ·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第47-48页
       ·乙酸乙酯和氯仿第48-49页
       ·丁酮和正己烷第49-50页
       ·丁酮和氯仿第50-51页
   ·改性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4页
附录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油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本体论的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