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0页 |
1 、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 、2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8页 |
1 、3 研究方法与目标 | 第8-9页 |
1 、4 论文的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软件工程方法学概述 | 第10-17页 |
2 、1 结构化方法学 | 第10-11页 |
2 、2 面向对象方法学 | 第11-15页 |
2 、2、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第11-12页 |
2 、2、2 面向对象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2、3 统一建模语言 | 第13-14页 |
2 、2、4 对象模型 | 第14页 |
2 、2、5 动态模型 | 第14-15页 |
2 、2、6 功能模型 | 第15页 |
2 、3 软件生命周期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选择 | 第17-22页 |
3 、1 面向对象与结构化相结合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第17-20页 |
3 、1、1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比较 | 第17-19页 |
3 、1、2 面向对象与结构化方法相结合的合理性 | 第19-20页 |
3 、2 面向对象与结构化方法相结合的分析与设计过程 | 第20-22页 |
3 、2、1 需求分析基本过程 | 第20-21页 |
3 、2、2 总体设计基本过程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9页 |
4 、1 需求规定 | 第22-24页 |
4 、1、1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2页 |
4 、1、2 系统性能需求 | 第22-23页 |
4 、1、3 输入输出要求 | 第23页 |
4 、1、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 第23页 |
4 、1、5 其他专门要求 | 第23-24页 |
4 、2 系统功能模型 | 第24-26页 |
4 、3 建立对象模型 | 第26页 |
4 、4 建立动态模型 | 第26-29页 |
第五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9-36页 |
5 、1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5 、2 系统接口设计 | 第30-31页 |
5 、2、1 用户接口 | 第30-31页 |
5 、2、2 外部接口 | 第31页 |
5 、2、3 内部接口 | 第31页 |
5 、3 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5 、3、1 系统数据结构一览表 | 第31-32页 |
5 、3、2 数据结构设计 | 第32-33页 |
5 、4 设计类中的服务 | 第33页 |
5 、5 系统运行设计 | 第33-34页 |
5 、5、1 运行模块组合 | 第33页 |
5 、5、2 运行控制 | 第33-34页 |
5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第34-35页 |
5 、6、1 出错预防 | 第34页 |
5 、6、2 补救措施 | 第34-35页 |
5 、7 安全保密设计 | 第35页 |
5 、8 维护设计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36-39页 |
6 、1 论文总结 | 第36-37页 |
6 、2 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37-38页 |
6 、3 研究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