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第一节 用于药物控释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10-17页 |
·聚合物纳米粒子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特点 | 第11页 |
·组织靶向性 | 第11页 |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第11页 |
·提高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 第11页 |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种类和制备 | 第11-15页 |
·单体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11-12页 |
·单体聚合成聚合物后分散形成纳米粒子 | 第12-13页 |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化纳米粒子 | 第13-14页 |
·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粒子 | 第14-15页 |
·树枝状聚合物形成的纳米粒子 | 第15页 |
·聚合物纳米载药粒子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开发前景 | 第15-17页 |
·运载多肽和蛋白类药物 | 第15-16页 |
·用于运载核苷酸 | 第16页 |
·用于输送免疫调节剂、抗肿瘤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 第16页 |
·用于输送抗寄生虫和抗菌药 | 第16页 |
·用于输送抗原和疫苗 | 第16页 |
·磁性聚合物纳米粒子靶向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用于药物释放的聚合物胶束体系 | 第17-26页 |
·前言 | 第17页 |
·胶束形成机理 | 第17-18页 |
·用于制备胶束的聚合物结构与性质 | 第18-21页 |
·胶束的制备和形态 | 第21-22页 |
·CMC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胶束粒径和粒径分布 | 第23-24页 |
·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 | 第24页 |
·药物包载方式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26-27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葡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30-31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30页 |
·硝酸铈氨盐引发剂的配制 | 第30页 |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30页 |
·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接枝参数的定义 | 第31页 |
·接枝共聚物相变行为的测定 | 第31页 |
·示差量热扫描仪 | 第31页 |
·紫外-可见光光谱 | 第31页 |
·接枝共聚物微胶束化行为的研究 | 第31-33页 |
·主要试剂及原料 | 第31-32页 |
·样品制备 | 第32页 |
·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表面张力法 | 第32页 |
·荧光探针技术 | 第32页 |
·动态光散射 | 第32-33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3页 |
·酶解与药物释放实验 | 第33-35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33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乙酸铵缓冲溶液配制 | 第33页 |
·DNS试剂配制 | 第33-34页 |
·葡聚糖酶溶液配置 | 第34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4页 |
·降解实验描述 | 第34页 |
·萘普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4-35页 |
·体外释药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温敏性葡聚糖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化学结构表征 | 第36-46页 |
·接枝共聚物的红外与核磁表征 | 第36-42页 |
·聚合反应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42-44页 |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42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聚合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葡聚糖接枝共聚物的温敏相变行为研究 | 第46-51页 |
·DSC对接枝共聚物相变行为及LCST的研究 | 第47-49页 |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定LCST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温敏性接枝共聚物微胶束化行为研究 | 第51-65页 |
·表面张力法对接枝共聚物溶液的研究 | 第52-56页 |
·共聚物溶液表面张力值的动力学过程 | 第52-53页 |
·接枝共聚物的微胶束化行为 | 第53-54页 |
·温度对接枝共聚物的微胶束化行为及CMC的影响 | 第54-56页 |
·接枝度对接枝共聚物CMC值的影响 | 第56页 |
·荧光探针技术对接枝共聚物微胶束化行为的研究 | 第56-59页 |
·荧光探针技术测定微胶束化行为的原理 | 第56页 |
·荧光探针技术测定微胶束化行为及CMC | 第56-57页 |
·温度对接枝共聚物的微胶束化行为的影响 | 第57-58页 |
·接枝度对微胶束化行为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临界微胶束温度(CMT)的测定 | 第59页 |
·荧光探针技术和表面张力法测定CMC值的比较 | 第59-60页 |
·接枝共聚物微胶束粒径测试 | 第60-62页 |
·微胶束的固体形态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接枝共聚物的降解及药物释放 | 第65-70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65-66页 |
·降解酶浓度对降解实验的影响 | 第66-67页 |
·接枝度对降解曲线的影响 | 第67-68页 |
·药物释放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