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2烟气的过程机理及适宜反应器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SO_2污染的危害 | 第9-10页 |
·传统的脱硫方法 | 第10页 |
·微生物法 | 第10-11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 第11-19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 | 第11页 |
·固定化方法 | 第11-13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成球技术 | 第13-14页 |
·固定化细胞生化反应器的简介 | 第14-17页 |
·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SO_2气体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微生物降解SO_2气体的基础理论 | 第21页 |
·固定化的机理 | 第21-22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生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 | 第23-27页 |
·适宜脱硫菌的基础研究 | 第23-25页 |
·适宜脱硫菌的采集、筛选和驯化 | 第23页 |
·脱硫菌的基础研究 | 第23-24页 |
·脱硫菌的液相生化降解机理 | 第24-25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 | 第25-27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 | 第25页 |
·最佳固定化技术的研究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的反应过程控制步骤初探 | 第27-37页 |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气体污染物过程 | 第27-28页 |
·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 第28-32页 |
·实验装置 | 第29页 |
·游离微生物的微观生化去除量 | 第29-30页 |
·游离菌的微观动力学模型 | 第30-31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微观生化去除量 | 第31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微观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31-32页 |
·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的微观动力学参数比较 | 第32页 |
·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的动力学研究 | 第32-34页 |
·游离菌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 第33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宏观动力学研究 | 第33-34页 |
·游离菌和固定化微生物宏观反应速度常数比较 | 第34页 |
·传质研究 | 第34-36页 |
·外扩散 | 第35页 |
·内扩散 | 第35-36页 |
·研究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确定和性能考察 | 第37-48页 |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37页 |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 | 第37-43页 |
·生化反应器形式的确定及外扩散的消除 | 第38-40页 |
·固定床有效体积的确定 | 第40页 |
·工艺参数及控制方式 | 第40-43页 |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 | 第43页 |
·生化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 第43-47页 |
·SO_2处理负荷考察 | 第43页 |
·连续运行时间考察 | 第43-44页 |
·微生物活性恢复时间考察 | 第44-45页 |
·连续运行-恢复-连续运行 | 第45-46页 |
·三层固定床 | 第46-47页 |
·研究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