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证明标准

引言第1-11页
一、 刑事证明标准概述第11-16页
 (一) 我国理论界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称谓和表述第11-12页
 (二) 刑事证明标准的内涵第12-16页
二、 西方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的考察第16-21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第16-18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第18-19页
 (三) 排除合理怀疑与内心确信的共通性第19-21页
三、 我国现行刑事证明标准及理论争议第21-26页
 (一)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及其法律规定第21页
 (二)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三)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争议与融合第22-26页
  1 、 主观真实论第23页
  2 、 客观真实论第23-24页
  3 、 法律真实论第24-26页
四、 确定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点第26-42页
 (一) 刑事证明标准的两个维度第26-30页
  1 、 认识维度第26-28页
  2 、 价值维度第28-30页
 (二) 刑事证明标准应当具有客观属性第30-35页
  1 、 必要性第30-32页
  2 、 可能性第32-35页
 (三) 刑事证明标准应当具有主观属性第35-39页
  1 、 证据的主观性第35-36页
  2 、 自由心证第36-37页
  3 、 刑事证明中的语言工具第37-39页
 (四) 刑事证明标准应当具有法律属性第39-42页
  1 、 证据规则第39-40页
  2 、 剧场化审判第40-41页
  3 、 程序正义第41-42页
五、 构建我国与时俱进的刑事证明标准第42-50页
 (一) 主客观相结合的刑事证明标准第42-47页
  1 、 刑事证明标准是“三性”的结合第42-43页
  2 、 强行排斥客观性的法律真实论的难题第43-45页
  3 、 传统客观真实论遭受的诘难第45-47页
 (二)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内容第47-50页
  1 、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具体标准第47-49页
  2 、 确信无疑的具体标准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氮六元杂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地下管道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