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对比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立题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传统铁路噪声与高速铁路噪声的区别第11页
     ·铁路噪声主观效应第11-12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的比较研究第12-13页
     ·各国不同的铁路噪声标准第13-14页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4-16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实验设计第16-22页
   ·声源及相应设备第16-18页
     ·噪声采样软件及设备第16-17页
     ·高速铁路噪声采样第17-18页
     ·传统铁路噪声采样第18页
   ·实验室布置第18-20页
   ·实验对象第20页
   ·实验设备第20-22页
     ·ArtemiS高级声品质分析分析软件第20页
     ·Cadna/A噪声预测软件第20页
     ·PEQ V数字均衡器第20页
     ·HDA IV.1头戴式耳机信号分配放大器第20-21页
     ·PEQ V专用HD IV.1耳机第21页
     ·实验播放设备连接图第21-22页
第3章 实验方法第22-24页
   ·噪声样本评价第22-24页
     ·评价样本制作第22-23页
     ·实验任务第23页
     ·评价表格(见附录)第23-24页
第4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4-47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特性分析第24-37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声场分布对比第24-26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时域对比第26-31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频谱对比第31-34页
     ·高速铁路噪声评价: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第34页
     ·高速铁路噪声的多普勒效应第34-37页
   ·高速铁路噪声的主观感受第37-38页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主观感受对比第38-43页
     ·主观烦恼度对比第38-40页
     ·主观干扰度对比第40-43页
     ·各声学参数与总体样本主观感受的关系第43-45页
     ·实验所得的主观感受与四种评价模型的比较第45-4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7-50页
   ·主要结论第47-48页
   ·创新点与不足第48-49页
   ·研究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水质数学模型修正及其在浙东近海海域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下一篇: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及其对垃圾堆体稳定性影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