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1章 概述 | 第9-15页 |
·可视化 | 第9页 |
·地学可视化 | 第9-10页 |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地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页 |
·技术路线与特色 | 第13-15页 |
第2章 地质体三维空间数据表示 | 第15-51页 |
·地学数据场 | 第15-20页 |
·原始数据来源及特征 | 第15-19页 |
·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数据特征 | 第16-19页 |
·原始数据类型 | 第19-20页 |
·地质体空间数据表示 | 第20-47页 |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第20-24页 |
·线框数据模型(wire-frame) | 第21页 |
·表面数据模型(surface) | 第21页 |
·实体数据模型(solid) | 第21-22页 |
·混合或集成数据模型(hybrid & integrated data model) | 第22-23页 |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bject-oriented data model) | 第23-24页 |
·三维空间数据结构 | 第24-35页 |
·基于表面表示的数据结构 | 第24-26页 |
·规则格网结构 | 第24-25页 |
·形状结构 | 第25页 |
·面片结构 | 第25-26页 |
·边界表示 | 第26页 |
·参数函数 | 第26页 |
·基于体表示的数据结构 | 第26-30页 |
·3D栅格(array) | 第27页 |
·行程编码结构(run length) | 第27-28页 |
·八叉树结构(octree) | 第28-29页 |
·四面体格网结(tetraheral network,TEN) | 第29页 |
·结构实体几何(constraction solid geometry,CSG) | 第29-30页 |
·不规则五面体结构(PEN) | 第30页 |
·其他数据结构 | 第30-35页 |
·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 | 第30-31页 |
·基于超图的数据结构 | 第31-32页 |
·基于混合或集成的数据结构 | 第32-35页 |
·地学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探索与结构设计 | 第35-47页 |
·地学三维空间现象 | 第35-37页 |
·空间对象及其定义 | 第37-39页 |
·基于地学空间的数据模型与结构 | 第39-47页 |
·小结 | 第47-51页 |
第3章 地质体建模 | 第51-91页 |
·外壳建模 | 第51-65页 |
·组合单值曲面建模 | 第51-61页 |
·基于点的单值曲面模拟 | 第51-52页 |
·基于三角网的单值曲面模拟 | 第52-57页 |
·带约束条件的Delaunay三角网的生成 | 第52-54页 |
·三角格网插值 | 第54-57页 |
·基于规则格网的单值曲面模拟 | 第57-59页 |
·规则格网的生成 | 第58-59页 |
·混合表面的曲面模拟 | 第59-60页 |
·单值曲面的缝合 | 第60-61页 |
·展铺法 | 第61-62页 |
·基于轮廓线的外壳表面建模 | 第62-65页 |
·体建模(VOLUMN VISUALIZATION MODEL) | 第65-87页 |
·体几何模拟 | 第65-71页 |
·六面体剖分 | 第66-67页 |
·四面体剖分 | 第67-69页 |
·地质体几何模型剖分方法探索 | 第69-71页 |
·体特性模拟 | 第71-87页 |
·几何方法 | 第71-73页 |
·泰森多边形(最近邻点法) | 第71-72页 |
·距离反比加权方法 | 第72-73页 |
·空间统计学方法(Geostatistics) | 第73-80页 |
·随机场和区域化变量 | 第73-74页 |
·协方差函数 | 第74-75页 |
·变异函数(Variograms) | 第75-76页 |
·平稳性假设和本征假设 | 第76页 |
·实验变异函数 | 第76-77页 |
·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 | 第77-78页 |
·Kriging内插 | 第78-79页 |
·Co-Kriging内插 | 第79-80页 |
·分形方法 | 第80-84页 |
·地质体内部特征属性的分形特征 | 第80-81页 |
·地质体内空间数据的分形方法探索 | 第81-84页 |
·空间体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 第84-87页 |
·小结 | 第87-91页 |
第4章 建模方法的实践应用 | 第91-111页 |
·矿山简介 | 第91-92页 |
·矿床成因及地质概况 | 第91-92页 |
·矿体特征 | 第92页 |
·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建库 | 第92-96页 |
·原始数据分析 | 第93-94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94-96页 |
·地质体建模 | 第96-101页 |
·外壳建模 | 第96-99页 |
·体建模 | 第99-101页 |
·地层、褶皱和断裂构造建模 | 第101-105页 |
·地层和褶皱构造建模 | 第101-102页 |
·断裂构造建模 | 第102-105页 |
·模型分析 | 第105-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1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