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水泥土搅拌桩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 第16-32页 |
2.1 水泥土桩复合规范公式评述 | 第16-17页 |
2.2 试验研究工作概况 | 第17-20页 |
2.3 单桩静载荷试验 | 第20-24页 |
2.3.1 试验方法与原理 | 第20-21页 |
2.3.2 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2.4 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静载荷对比试验 | 第24-29页 |
2.4.1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 第24-25页 |
2.4.2 天然地静载荷试验 | 第25-26页 |
2.4.3 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和标准值 | 第26-29页 |
2.5 复合地基的复合模型及加固层沉降计算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水泥土桩荷载传递与桩土应力比 | 第32-47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桩身应变量测技术 | 第32-36页 |
3.3 桩身荷载传递规律 | 第36-42页 |
3.3.1 桩身应变 | 第36-38页 |
3.3.2 桩体轴力传递 | 第38-40页 |
3.3.3 桩侧摩擦力 | 第40-42页 |
3.4 荷载板板底土压应力分布 | 第42-45页 |
3.4.1 荷载板板底天然土压应力分布 | 第42-43页 |
3.4.2 荷载板板底复合土压应力分布 | 第43页 |
3.4.3 复合地基应力-荷载关系 | 第43-45页 |
3.5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 第45-46页 |
3.5.1 桩土应力比实测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5.2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水泥掺入比优化 | 第47-66页 |
4.1 概述 | 第47-48页 |
4.2 水泥掺入比优化 | 第48-58页 |
4.2.1 水泥硬壳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49-53页 |
4.2.2 水泥黑土试块无侧限强度与龄期的关系 | 第53-56页 |
4.2.3 水泥淤质土试块无侧限强度 | 第56-58页 |
4.3 室外芯样与室内无侧限强度比较 | 第58-62页 |
4.3.1 水泥硬壳土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 | 第58-59页 |
4.3.2 水泥黑土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 | 第59-62页 |
4.4 水泥掺入量的施工保证 | 第62-64页 |
4.4.1 复搅和转速的影响 | 第63页 |
4.4.2 粉体喷入的计量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水泥土桩的检测 | 第66-74页 |
5.1 概述 | 第66页 |
5.2 检测方法研究 | 第66-72页 |
5.2.1 静载荷试验 | 第66-67页 |
5.2.2 钻芯取样法 | 第67-69页 |
5.2.3 标准贯入试验 | 第69-70页 |
5.2.4 低应变动力测试法 | 第70-71页 |
5.2.5 静力触探 | 第71-72页 |
5.2.6 轻便触探 | 第72页 |
5.2.7 开挖检查 | 第72页 |
5.2.8 地质雷达 | 第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