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
1 绪论 | 第1-2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7-23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3.2 与耐久性有关的混凝土性能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技术途径 | 第21-23页 |
2 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 | 第23-41页 |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 第23-24页 |
2.2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标准 | 第24-25页 |
2.3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 | 第25-31页 |
2.3.1 梁板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 第26-28页 |
2.3.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 第28-29页 |
2.3.3 膨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 第29-31页 |
2.4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 第31-39页 |
2.4.1 温度裂缝 | 第31-32页 |
2.4.2 表面塑性裂缝 | 第32-33页 |
2.4.3 干燥收缩裂缝 | 第33-38页 |
2.4.4 硬化后期裂缝 | 第38-39页 |
2.5 混凝土的裂缝与渗漏的关系 | 第39-40页 |
2.6 小结 | 第40-41页 |
3 膨胀剂补偿收缩机理 | 第41-47页 |
3.1 补偿收缩模式 | 第41-43页 |
3.2 膨胀驱动力 | 第43-44页 |
3.3 钙矾石的稳定性 | 第44-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4 高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抗裂材料的研制 | 第47-69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48-52页 |
4.2.1 原材料 | 第48-5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3 无机增强抗裂材料的研制 | 第52-57页 |
4.3.1 无机增强抗裂材料的研制 | 第52-55页 |
4.3.2 无机增强抗裂材料的掺量 | 第55-57页 |
4.4 有机减水保塑外加剂的研制 | 第57-61页 |
4.4.1 有机减水保塑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4.5 高性能无机-有机复合抗裂材料的研制 | 第61-65页 |
4.6 KLFS抗裂机理的研究 | 第65-68页 |
4.7 小结 | 第68-69页 |
5. 抗裂防渗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 第69-88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指导思想 | 第69-71页 |
5.3 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71-80页 |
5.3.1 复掺粉煤灰的抗裂高性能混凝土 | 第71-72页 |
5.3.2 水化浆体的碱度 | 第72-74页 |
5.3.3 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第74-76页 |
5.5.4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的影响 | 第76-80页 |
5.4 矿渣对复合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 第80-82页 |
5.4.1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80-82页 |
5.4.2 分析与讨论 | 第82页 |
5.5 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82-86页 |
5.5.1 纤维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5.5.2 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抗渗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5.6 复合抗裂防渗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 第86-87页 |
5.6.1 抗冻融性 | 第86页 |
5.6.2 抗化学侵蚀性能 | 第86-87页 |
5.6.3 抗钢筋锈蚀性能 | 第87页 |
5.7 小结 | 第87-88页 |
6 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工程应用 | 第88-100页 |
6.1 引言 | 第88页 |
6.2 抗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 | 第88-90页 |
6.2.1 抗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要点 | 第88-89页 |
6.2.2 不同工程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 | 第89-90页 |
6.3 养护条件 | 第90-94页 |
6.4 工程应用 | 第94-95页 |
6.5 混凝土的体积开裂概率 | 第95-98页 |
6.6 小结 | 第98-10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附录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