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4页 |
一、 有价证券概述 | 第24-28页 |
(一) 证券的概念及种类 | 第24-26页 |
1 、 证券的概念及特征 | 第24-25页 |
2 、 证券的种类 | 第25-26页 |
(二) 有价证券的概念及种类 | 第26-28页 |
1 、 有价证券的概念及特征 | 第26-27页 |
2 、 有价证券的种类 | 第27-28页 |
二、 有价证券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 | 第28-43页 |
(一)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28-29页 |
1 、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概念 | 第28页 |
2 、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第28-29页 |
(二) 有价证券诈骗犯罪的手段 | 第29-32页 |
1 、 伪造、变造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并出售 | 第29-30页 |
2 、 以伪造、变造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证券“购物” | 第30-31页 |
3 、 以伪造、变造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兑换”其他有价证券 | 第31页 |
4 、 利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抵销债务或设立抵押,提供担保 | 第31-32页 |
(三) 有价证券诈骗罪罪名的认定 | 第32页 |
1 、 有价证券诈骗罪罪名认定的依据 | 第32页 |
2 、 如何认定有价证券诈骗罪 | 第32页 |
(四) 认定有价证券诈骗犯罪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2-43页 |
1 、 关于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 | 第33-35页 |
2 、 关于此罪与彼罪的区别问题 | 第35-36页 |
3 、 关于有价证券诈骗罪是否要以行为人的“明知”为构成要件的问题 | 第36-37页 |
4 、 关于“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的范围界定问题 | 第37-39页 |
5 、 关于使用伪造、变造的外国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是否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的问题 | 第39-40页 |
6 、 关于伪造、变造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后又用它们去骗取财物应如何处理的问题 | 第40页 |
7 、 关于使用假冒国家的名义制作的“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是否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的问题 | 第40-42页 |
8 、 关于内部工作人员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后又用它们去骗取财物应如何处理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三、 有价证券诈骗犯罪的防治对策 | 第43-48页 |
(一) 立法对策 | 第43-45页 |
1 、 尽快出台司法解释,统一数额标准 | 第43-44页 |
2 、 对情节轻微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第44页 |
3 、 对《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完善 | 第44-45页 |
(二) 打击对策 | 第45-46页 |
1 、 公安机关应加强侦破工作 | 第45页 |
2 、 应注重从经济上打击和制裁犯罪分子 | 第45-46页 |
(三) 预防对策 | 第46-48页 |
1 、 加强法制宣传 | 第46页 |
2 、 加强反假宣传 | 第46页 |
3 、 选择典型案件进行审理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