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铸造工程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 | 第10-17页 |
1.1.1 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第11-12页 |
1.1.2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12-13页 |
1.1.3 铸件凝固过程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13-14页 |
1.1.4 铸件微观组织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1.1.5 主要铸造CAE模拟分析软件 | 第15-17页 |
1.2 铸造工程计算机检测与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1.3 铸造缺陷分析专家系统 | 第18-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基础理论 | 第25-32页 |
2.1 热分析及其分类 | 第25-26页 |
2.2 热传递的方式 | 第26-27页 |
2.3 铸造合金凝固过程传热数学模型 | 第27页 |
2.4 铸造合金液的收缩特性 | 第27-29页 |
2.5 固相率 | 第29-30页 |
2.6 相变分析 | 第30-31页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32-45页 |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 | 第32-33页 |
3.2 铸造工艺CAD分系统 | 第33-38页 |
3.3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分系统 | 第38-39页 |
3.4 铸件缩孔/缩松缺陷预测分系统 | 第39-40页 |
3.4.1 温度梯度法 | 第39-40页 |
3.4.2 新山判据法 | 第40页 |
3.5 铸件缩孔/缩松缺陷分析分系统 | 第40-43页 |
3.6 系统的工作总流程 | 第43-44页 |
3.7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开发原理与技术 | 第45-61页 |
4.1 专家系统的原理与技术 | 第45-50页 |
4.1.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 第45-46页 |
4.1.2 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4.1.3 专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 第47-50页 |
4.2 系统开发技术 | 第50-60页 |
4.2.1 ANSYS内部开发工具 | 第51-59页 |
4.2.1.1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的典型应用 | 第51-54页 |
4.2.1.2 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的典型应用 | 第54-59页 |
4.2.2 ANSYS外部开发工具 | 第59页 |
4.2.3 软件集成方案 | 第59-60页 |
4.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铸件缩孔/缩松缺陷预测的研究及软件开发 | 第61-73页 |
5.1 缩孔的分类及其产生机理 | 第61-64页 |
5.2 缩孔/缩松缺陷的主要预测方法 | 第64-68页 |
5.3 铸件缩孔/缩松缺陷预测 | 第68-72页 |
5.3.1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68页 |
5.3.2 缩孔/缩松缺陷的预测 | 第68-72页 |
5.3.2.1 温度梯度法缺陷预测 | 第69-71页 |
5.3.2.2 新山判据法缺陷预测 | 第71-72页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铸件缺陷分析及软件开发 | 第73-82页 |
6.1 铸件缺陷分类体系的研究 | 第73-77页 |
6.1.1 铸件缺陷分类体系 | 第73-76页 |
6.1.2 按物理场数值模拟分类 | 第76-77页 |
6.2 铸件缺陷分析分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 | 第77-81页 |
6.2.1 分系统构的设计与开发 | 第77-79页 |
6.2.2 分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 第79-81页 |
6.3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高铬铸铁铸件缩孔/缩松缺陷预测及缺陷分析 | 第82-95页 |
7.1 高铬铸铁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 | 第82-86页 |
7.1.1 铸件及其铸造工艺的特点 | 第82-83页 |
7.1.2 铸件凝固过程的特点分析 | 第83-85页 |
7.1.3 铸件铸造工艺分析 | 第85-86页 |
7.2 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及缩孔/缩松预测 | 第86-92页 |
7.2.1 高铬铸铁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86-89页 |
7.2.2 高铬铸铁铸件缩孔/缩松预测 | 第89-92页 |
7.3 高铬铸铁铸件铸造工艺优化 | 第92-94页 |
7.4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八章 结论及结束语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