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 受贿罪的立法沿革 | 第7-14页 |
(一) 国外关于受贿罪的立法例 | 第7-9页 |
(二) 我国历代律条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 | 第9-10页 |
(三) 我党在苏区、根据地、解放区有关受贿罪的规定 | 第10页 |
(四) 解放后、1979年刑法及1997年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 | 第10-14页 |
二、 受贿罪的基本范畴 | 第14-27页 |
(一) 贿赂 | 第14-20页 |
(二) 受贿 | 第20-25页 |
(三) 受贿罪 | 第25-27页 |
三、 受贿罪的主体 | 第27-41页 |
(一) 国家工作人员概念的演变 | 第27-29页 |
(二) 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范围 | 第29-32页 |
(三) 关于“从事公务”的确切含义 | 第32-33页 |
(四) 认定受贿罪主体范围的几个突出问题 | 第33-36页 |
(五) 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36-41页 |
四、 受贿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 第41-47页 |
(一) 关于“利用职务之便”的不同观点 | 第41-42页 |
(二) 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 第42-45页 |
(三) 关于“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探讨 | 第45-47页 |
五、 受贿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 第47-53页 |
(一) 受贿罪由直接故意构成 | 第47页 |
(二) 受贿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或过失构成 | 第47-49页 |
(三)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 | 第49-50页 |
(四) 索取贿赂是否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50-51页 |
(五) 受贿人将贿赂用于单位支出的心理认定 | 第51-53页 |
六、 受贿罪的司法认定 | 第53-61页 |
(一) 罪与非罪 | 第53-54页 |
(二) 此罪与彼罪 | 第54-57页 |
(三) 既遂与未遂 | 第57-59页 |
(四) 一罪与数罪 | 第59-61页 |
七、 受贿罪的刑事责任 | 第61-65页 |
(一) 受贿数额与量刑 | 第61-62页 |
(二) 受贿情节与量刑 | 第62-63页 |
(三) 关于从重情节的规定 | 第63-64页 |
(四) 关于受贿罪的刑罚种类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