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 文献小结第1-10页
2. 合成探索第10-14页
 2.1 吡啶类化合物(1-5)的合成第10页
 2.2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0-12页
  2.2.1 N-(三苯甲基)-5-[4’-(溴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6—13)的合成第10-11页
  2.2.2 N-(三苯甲基)-5-[4’-(二溴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4)的合成第11页
  2.2.3 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15a-d)的合成第11-12页
  2.2.4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16a-d)的合成第12页
 2.3 N-(β-D-2’,3’,4’,6’-四乙酰基吡喃型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7-19)的合成第12-14页
  2.3.1 2,3,4,6—α-D-四乙酰基吡喃型溴代葡萄糖(17-18)的合成第12页
  2.3.2 N-(β-D-2’,3’,4’,6’-四乙酰基吡喃型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9)的合成第12-14页
3. 实验部分第14-26页
 3.1 仪器第14页
 3.2药品第14页
 3.3 实验第14-26页
  3.3.1 取代吡啶类化合物(1—5)的合成第14-17页
  3.3.2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7-23页
   3.3.2.1 N-(三苯甲基)-5-[4’-(溴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6—13)的合成第17-19页
   3.3.2.2 N-(三苯甲基)-5-[4’-(二溴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4)的合成第19-20页
   3.3.2.3 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15a-d)的合成第20-21页
   3.3.2.4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16a-d)的合成第21-23页
  3.3.3 N-(β-D-2’,3’,4’,6’-四乙酰基吡喃型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7-19)的合成第23-26页
   3.3.3.1 2,3,4,6—α-D-四乙酰基吡喃型溴代葡萄糖(17-18)的合成第23-24页
   3.3.3.2 N-(β-D-2’,3’,4’,6’-四乙酰基吡喃型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19)的合成第24-26页
4.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4.1 N-(联苯甲基)-2,4-咪唑啉二酮类化合物与AT-Ⅱ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的设想第26-27页
 4.2 选择性合成目标产物第27页
 4.3 化合物N-(β-D-2’,3’,4’,6’-四乙酰基吡喃型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四氮唑构型的验证第27-28页
 4.4 反应机理的设想第28-30页
5. 参考文献第30-31页
6. 致谢第31-32页
7. 图谱第32-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性分子向列相液晶薄层的分子理论研究
下一篇:蚕丝蛋白粉末的制备及结构性能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