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研究--高碑店污水厂二级出水低位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第一章 概述第1-13页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8-11页
  1 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现状第8-9页
   1.1 城市污水排放及处理状况第8页
   1.2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定义第8-9页
  2 城市污水资源化研究的必要性第9-11页
   2.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及未来第9页
   2.2 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及未来第9-10页
   2.3 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第10页
   2.4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意义第10-11页
    2.4.1 城市污水的特点第10页
    2.4.2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污水资源化的研究应用综述第11-12页
  1 污水资源化的研究现状第11页
  2 目前污水低位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2.1 城市污水低位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第11-12页
   2.2 目前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第12页
   2.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2页
 小结第12-13页
第二章 试验系统介绍第13-26页
 第一节 理论热力循环过程第13-15页
  1 逆卡诺循环与热泵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第13页
  2 逆卡诺循环基本过程的讨论第13-15页
  3 理论循环过程与实际循环过程的主要差别第15页
 第二节 试验系统的说明第15-19页
  1 试验环境的介绍第15-16页
   1.1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概况第15页
   1.2 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流程第15-16页
   1.3 主要的出水指标第16页
  2 试验环境概况及试验流程说明第16-17页
  3 试验数据采集及运行监测系统说明第17-18页
  4 实验测试项目第18-19页
 第三节 试验系统换热器2的设计计算第19-24页
  1 换热器2在夏季时的工况第19-20页
  2 制冷剂流量计算第20页
  3 换热器2的设计计算第20-24页
 第四节 试验设备简介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系统冬季供热试验第26-38页
 第一节 热泵系统冬季供热的(火用)分析第26-29页
  1 (火用)和(火无)的概念第26页
  2 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第26-27页
  3 试验系统(火用)的计算第27-28页
  4 试验系统的(火用)分析第28-29页
 第二节 系统压缩机和换热器2运行状况性能分析第29-34页
  1 压缩机运行状况分析第29-33页
   1.1 试验过程中压缩机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状况第29-30页
   1.2 压缩机的P_(OUT)/P_(IN)值第30-32页
   1.3 压缩机的性能系数与系统的供热量第32-33页
  2 蒸发器的运行状况分析第33-34页
   2.1 蒸发器的压力损失及其与无的关系第33-34页
   2.2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计算及其换热面积的修正第34页
 第三节 冬季试验期间其它各项运行参数的分析第34-36页
  1 本试验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的最小污水流量第34-35页
  2 单位体积流量的污水厂出水所提供的热量第35页
  3 管路损失对系统工作状况的影响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系统夏季制冷试验第38-47页
 第一节 夏季系统的(火用)分析第38-39页
  1 试验系统冷量(火用)损失的计算第38-39页
  2 系统的(火用)分析第39页
 第二节 系统压缩机和换热器2运行状况的分析第39-45页
  1 压缩机运行状况分析第39-42页
   1.1 试验过程中压缩机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状况第39-40页
   1.2 压缩机的入口工质压力与制冷性能系数的关系第40-41页
   1.3 压缩机的性能系数与系统的制冷量第41-42页
  2 夏季制冷试验冷凝器运行状况分析第42-45页
   2.1 冷凝器压力损失与系统(火用)损失率的关系第43页
   2.2 冷凝器的热负荷与系统制冷量的关系第43-44页
   2.3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计算及其换热面积的修正第44-45页
 第三节 夏季制冷试验过程中其它运行参数的分析第45-46页
  1. 制冷试验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的最小污水流量第45页
  2. 单位流量的污水厂出水所提供的冷量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污水低位能源开发利用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第47-51页
 第一节 方案介绍第47页
 第二节 方案的经济计算第47-49页
  1 方案耗能情况第47-48页
  2 系统主要设备的初投资第48页
  3 单位负荷年运行成本第48-49页
  4 单位负荷年度运行费用第49页
 第三节 方案经济比较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51-54页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第51-52页
 第二节 对于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建议第52-5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改性及其抗污染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植物对离子毒害的适应机理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