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 论 方言影视剧的生存语境 | 第7-66页 |
第一章 滥觞:《抓壮丁》的经典神话 | 第12-16页 |
一、 《抓壮丁》的创作过程 | 第12-13页 |
二、 《抓壮丁》的演出情况 | 第13-14页 |
三、 《抓壮丁》的“延伸”情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接续与探索:从《人与人不同》到《重庆掌故》 | 第16-23页 |
一、 实景拍摄:从改编方式到原创方式的过渡 | 第17-18页 |
二、 在继承中嬗变的喜剧风格:从讽刺喜剧到轻喜剧的过渡 | 第18-22页 |
三、 《抓壮丁》的“火种”首先落于重庆而不是成都的地域文化阐释:“蜀人崇文、巴人尚武”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第一次高峰:《凌汤圆》和《死水微澜》——同源共根的两枝奇葩 | 第23-40页 |
一、 历史题材的选择 | 第24-28页 |
二、 方言魅力的发掘 | 第28-35页 |
三、 地域风情的展现 | 第35-36页 |
四、 川剧精神的融注 | 第36-40页 |
第四章 第二次高峰:电视剧、电影、电视栏目共同汇聚成川渝方言剧的滔滔巨流 | 第40-63页 |
一、 “川渝化”的束一德:从《傻儿师长》到《山城棒棒军》 | 第40-41页 |
(一) 《傻儿师长》对方言剧的贡献 | 第41-46页 |
(二) 《山城棒棒军》的新成就 | 第46-53页 |
二、 方言电影的魅力:《百万彩票》和《麻将棒棒手》 | 第53-59页 |
三、 让收视率说话:《雾都夜话》和《天府龙门阵》 | 第59-61页 |
四、 执着于“改编”的马功伟:从《在其香居茶馆里》到《变脸》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第三次高峰:方言剧大潮中的喧嚣 | 第63-66页 |
一、 大潮 | 第63-64页 |
二、 喧嚣 | 第64-66页 |
余 论 作为大众文化文本的方言影视剧 | 第66-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