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旋转牵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14页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0页 |
·西医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临床表现 | 第11页 |
·鉴别诊断 | 第11-12页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第11页 |
·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 | 第11页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第11-12页 |
·第四脑室的占位性病变 | 第12页 |
·脑动脉硬化 | 第12页 |
·神经官能症 | 第12页 |
·内听动脉栓塞 | 第12页 |
·壶腹嵴顶耳石症 | 第12页 |
·临床治疗 | 第12-13页 |
·非手法治疗 | 第12页 |
·手法治疗 | 第12-13页 |
·问题与思考 | 第13-14页 |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4-25页 |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4页 |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分组方法 | 第15页 |
·治疗方案 | 第15-16页 |
·治疗过程中意外的处理 | 第16页 |
·疗效观察 | 第16页 |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病例中断及脱落情况 | 第17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治疗后各项指数分析 | 第18-21页 |
·讨论 | 第21-25页 |
·颈性眩晕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21-22页 |
·查氏旋转牵压法作用机制探讨 | 第22-23页 |
·本研究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的选择 | 第23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3-24页 |
·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24页 |
·设想与展望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附录 | 第28-32页 |
附录1:随机分配方案 | 第28-29页 |
附录2:知情同意书 | 第29-30页 |
附录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 第30-31页 |
附录4: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