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

1 前言第1-22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文献综述第7-22页
  1.2.1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第7-9页
  1.2.2 分子标记在大豆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9-17页
   1.2.2.1 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第10-13页
   1.2.2.2 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第13-17页
   1.2.2.3 抗病基因的群聚分布第17页
  1.2.3 大豆抗灰斑病研究概况第17-22页
   1.2.3.1 大豆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第18-19页
   1.2.3.2 大豆灰斑病菌的抗源筛选第19-20页
   1.2.3.3 大豆对灰斑病菌的抗性遗传第20页
   1.2.3.4 大豆抗灰斑病育种第20-21页
   1.2.3.5 大豆抗灰斑病的机制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35页
 2.1 种质资源筛选第22-25页
  2.1.1 研究目的第22页
  2.1.2 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2.1.2.1 材料第22页
   2.1.2.2 方法第22-23页
  2.1.3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2.2 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第25-29页
  2.2.1 植物材料第25页
  2.2.2 灰斑病菌接种及抗性鉴定第25-26页
  2.2.3 大豆DNA的提取及抗感池的建立第26-28页
   2.2.3.1 DNA的提取第26-28页
   2.2.3.2 抗感池的建立第28页
  2.2.4 RAPD标记第28-29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9-35页
  2.3.1 灰斑病7号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第29-30页
  2.3.2 引物筛选及连锁分析第30-31页
  2.3.3 讨论第31-35页
   2.3.3.1 灰斑病的鉴定和材料的取舍第31页
   2.3.3.2 显性标记第31页
   2.3.3.3 分离群体第31-32页
   2.3.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2-35页
3 结论第35-36页
 3.1 筛选出7个品种或品系抗所有10个小种,5个品种或品系感所有10个小种第35页
 3.2 大豆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基因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第35页
 3.3 找到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OPC08,连销距离为25.59cM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对多器官衰竭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粘附分子的产生机制及干预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