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苍山群和苴林群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地球化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中文关键词>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5-9页 |
前 言 | 第9-13页 |
1 选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2 研究成果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云南元古代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1 元古代地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 第13-14页 |
2 滇中和滇东元古代地层的变质作用特征 | 第14-16页 |
3 区域岩浆活动特征 | 第16-17页 |
4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苍山群和苴林群的变质岩石学研究 | 第19-39页 |
1 苍山群的变质岩石学 | 第19-26页 |
2 苴林群的变岩石学 | 第26-37页 |
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苍山群和苴林群的元素地球化研究 | 第39-58页 |
1 分析方法 | 第39页 |
2 苍山群的地球化学 | 第39-49页 |
3 苴林群的地球化学研究 | 第49-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苍山群和苴林群的同位素体系研究 | 第58-80页 |
1 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2 苍山群的同位素体系特征 | 第59-70页 |
3 苴林群的同位素体系研究 | 第70-79页 |
4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对比 | 第80-89页 |
1 元古代变质地层形成时代的再认识 | 第80-83页 |
2 元古代基底岩群的块体归属 | 第83-84页 |
3 元古代变质作用 | 第84-87页 |
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第89-91页 |
1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0-101页 |
致 谢 | 第101-102页 |
附 表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