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流逆流层及火区下风侧局部风流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矿井火灾的特点及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 第13-15页 |
| ·矿井火灾特点 | 第13-14页 |
| ·矿井火灾的直接原因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18页 |
| ·区域模型 | 第16-17页 |
| ·网络模型 | 第17页 |
| ·场模型 | 第17-18页 |
| ·实验实测 | 第18-20页 |
| ·模型实验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CFD 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模型 | 第22-39页 |
| ·CFD 简介 | 第22-23页 |
| ·CFD 的基本概念 | 第22页 |
| ·CFD 工作步骤 | 第22-23页 |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3-30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3-24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4-26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6-28页 |
|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第28-29页 |
|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9-30页 |
| ·CFD 的求解过程 | 第30-34页 |
| ·总体计算流程 | 第30-31页 |
| ·建立控制方程 | 第31页 |
| ·确定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31页 |
| ·划分计算网格 | 第31-32页 |
| ·建立离散方程 | 第32页 |
| ·离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 ·给定求解控制参数 | 第33页 |
| ·求解离散方程 | 第33页 |
| ·判断解的收敛性 | 第33页 |
| ·显示和输出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 ·CFD 的软件结构 | 第34-36页 |
| ·前处理器 | 第34-35页 |
| ·求解器 | 第35页 |
| ·后处理器 | 第35-36页 |
|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36-37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程序的结构 | 第36-37页 |
| ·用FLUENT 数值模拟步骤 | 第37-39页 |
| 3 火区下风侧烟流数参数变化及数值模拟 | 第39-62页 |
| ·矿井火灾过程 | 第39-41页 |
| ·发展阶段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参数变化 | 第41-46页 |
| ·火灾生成的气体 | 第42-43页 |
| ·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的温度 | 第43-44页 |
| ·风速的变化 | 第44-45页 |
| ·风流静压的变化 | 第45-46页 |
| ·稳定阶段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参数变化 | 第46-49页 |
| ·火灾生成的气体 | 第46-47页 |
| ·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的温度 | 第47-49页 |
| ·风速的变化 | 第49页 |
| ·风流静压的变化 | 第49页 |
| ·衰减阶段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参数变化 | 第49-51页 |
| ·火灾生成的气体 | 第49-50页 |
| ·火区下风侧沿程烟流的温度 | 第50页 |
| ·风速的变化 | 第50页 |
| ·风流静压的变化 | 第50-51页 |
| ·矿井火灾时期井巷烟流温度分布 | 第51-53页 |
| ·火灾烟流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 ·污染区域内沿程烟流的温度分布 | 第52-53页 |
| ·火灾时期烟流参数数值模拟 | 第53-62页 |
| ·火区最高温度计算 | 第53-57页 |
| ·火区下风侧温度分布(一维)数值模拟 | 第57页 |
| ·火区下风侧局部烟流参数数值模拟 | 第57-62页 |
| 4 烟流逆流层原理及数值模拟 | 第62-103页 |
| ·烟流逆流层简介 | 第62-65页 |
| ·火灾烟流逆流层的形成 | 第62-64页 |
| ·火灾烟流逆流层的基本概念 | 第64-65页 |
|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65页 |
| ·烟流逆流层形成条件 | 第65-75页 |
| ·烟流垂直速度 | 第65-69页 |
| ·烟流逆流层形成条件的判别式 | 第69-75页 |
| ·井巷平均风速条件 | 第72-73页 |
| ·燃烧强度条件 | 第73-74页 |
| ·井巷特性条件 | 第74-75页 |
| ·烟流逆流层参数计算 | 第75-85页 |
| ·烟流逆流层的厚度 | 第75-79页 |
| ·开放井巷烟流逆流层厚度 | 第75-78页 |
| ·独头井巷烟流逆流层厚度 | 第78-79页 |
| ·烟流逆流层的逆流速度 | 第79-83页 |
| ·火源附近烟流逆流层的逆流速度 | 第80-81页 |
| ·烟流逆流层的沿程逆流速度 | 第81-83页 |
| ·烟流逆流层的逆流长度 | 第83-85页 |
| ·烟流逆流层临界风速及逆流层长度其他算法 | 第85-88页 |
| ·烟流逆流层数值模拟 | 第88-10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 ·结论 | 第103页 |
| ·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7-10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