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国内外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国外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1-13页 |
一、美国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1-12页 |
二、日本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2页 |
三、韩国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我国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3-16页 |
一、修正案(七)出台前的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3-14页 |
二、修正案(七)出台后的逃税罪概念及其立法 | 第14-15页 |
三、修正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国内外逃税罪概念及立法的比较和借鉴 | 第16-18页 |
一、国内外逃税罪概念及立法的比较 | 第16-17页 |
二、国外逃税罪概念及立法对我国的借鉴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依据 | 第18-26页 |
第一节 从税权来源分析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依据 | 第18-21页 |
一、天赋人权的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二、主权在民的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三、基于税权来源理论的分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从税法学两个主义分析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依据 | 第21-23页 |
一、两权分离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21页 |
二、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三、基于两个主义的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分析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依据 | 第23-26页 |
一、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二、基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的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意义 | 第26-29页 |
第一节 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积极意义 | 第26-27页 |
一、实现税收正义 | 第26页 |
二、保护纳税人权利 | 第26-27页 |
三、追求诚信纳税 | 第27页 |
第二节 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消极意义 | 第27-29页 |
一、过于扩大税务机关的权力 | 第27-28页 |
二、造成刑法和税法的法际脱节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逃税罪取代偷税罪的税法学建议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完善立法保障 | 第29-30页 |
一、做好刑法与税法的协调工作 | 第29页 |
二、完善逃税罪的具体适用依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加强税收执法 | 第30-32页 |
一、建立政府涉税信息透明制度 | 第30-31页 |
二、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手段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强化税收司法保障 | 第32-35页 |
一、完善税收司法体系 | 第32-33页 |
二、构建税收和解制度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提高税收守法意识 | 第35-37页 |
一、加强纳税人主体意识宣传 | 第35-36页 |
二、建立第三人信息报告制度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后记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