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化到乌托邦--柏拉图理性主义法哲学辨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哲人何为 | 第13-17页 |
(一) 柏拉图的社会使命 | 第13-14页 |
(二) 令人困惑的社会正义问题 | 第14-17页 |
二、柏拉图理想的正义社会体制 | 第17-27页 |
(一) 正义的澄明 | 第17-20页 |
(二) 第一等好的国家:理想的正义之邦 | 第20-22页 |
(三) 贤人政治:哲学家国王 | 第22-25页 |
(四) 德性共和国:言语的城邦 | 第25-27页 |
三、柏拉图现实的正义社会体制 | 第27-51页 |
(一) 第二等好的国家:现实的正义之邦 | 第27-29页 |
(二) 法治 | 第29-33页 |
(三) 法律化的权力 | 第33-37页 |
(四) 最高权力机构:夜间议事会 | 第37-40页 |
(五) 法典的雏形 | 第40-46页 |
(六) 净化之邦 | 第46-51页 |
四、柏拉图的公民教育及其宪政功能 | 第51-58页 |
(一) 公民教育 | 第51-54页 |
1. 早期教育 | 第51页 |
2. 音乐及体育教育 | 第51-52页 |
3. 女子教育 | 第52-53页 |
4. 护卫者的教育 | 第53-54页 |
(二) 公民教育的宪政功能 | 第54-55页 |
(三) 法律与教育 | 第55-58页 |
五、反思与解构 | 第58-66页 |
(一) 悖论:道德与法律、人治与法治 | 第58-60页 |
(二) 困境: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 | 第60-64页 |
(三) 张力:理想主义与乌托邦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