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5-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防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 第20-27页 |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20-23页 |
·忠诚于党 | 第20-21页 |
·热爱人民 | 第21页 |
·报效国家 | 第21页 |
·献身使命 | 第21-22页 |
·崇尚荣誉 | 第22页 |
·五个方面构成内涵丰富的共同体体现我军本质 | 第22-23页 |
·国防生群体的特殊性 | 第23-25页 |
·管理模式的特殊性 | 第24页 |
·招收途径和就业方式的特殊性 | 第24-25页 |
·军政素质要求的特殊性 | 第25页 |
·国防生应加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 | 第25-27页 |
·是保证人民军队性质及宗旨始终不变的客观要求 | 第25-26页 |
·是促进国防生成为复合型军事人才的现实需要 | 第26页 |
·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课题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证调查 | 第27-43页 |
·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调查问卷编制 | 第27-33页 |
·深度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27页 |
·测量问卷的建构 | 第27-28页 |
·测试回收 | 第28页 |
·统计工具 | 第28页 |
·项目分析 | 第28-29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1页 |
·内容效度 | 第31-32页 |
·结构效度 | 第32页 |
·信度分析 | 第32-33页 |
·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与讨论 | 第33-39页 |
·被试 | 第33页 |
·测量问卷 | 第33-34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总体现状 | 第34-35页 |
·不同性别差异 | 第35页 |
·院校等级差异 | 第35-37页 |
·院校类型差异 | 第37-38页 |
·学科差异 | 第38-39页 |
·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深度分析 | 第39-43页 |
·认知培育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培育途径过于单一 | 第40-41页 |
·实践践行力度不够 | 第41-43页 |
第4章 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思考 | 第43-53页 |
·筑牢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认知体系 | 第43-46页 |
·有效整合教育内容强化理论灌输 | 第43-44页 |
·积极探索多样化教育形式调动主观能动性 | 第44-46页 |
·创新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 第46-50页 |
·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促进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情感转化37 | 第46-47页 |
·以激励为驱动激发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动力 | 第47-48页 |
·以红色资源为素材丰富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 | 第48-49页 |
·以国防生奖学金考评机制为推动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荣誉感 | 第49-50页 |
·搭建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践平台 | 第50-53页 |
·注重日常养成磨砺奉献精神 | 第50-51页 |
·强化基地化训练增强报效祖国的能力 | 第51页 |
·在执行各项任务中锻造使命意识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生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