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

《逃避自由》对当今中国自由建构的启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问题的起源、主要观点及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第2章 《逃避自由》的时代背景第14-22页
   ·弗洛姆的生平简介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弗洛姆的思想渊源第16-22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对弗洛姆思想的影响第16-18页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对弗洛姆的影响第18-20页
     ·法兰克福社会批判传统对弗洛姆思想的影响第20-22页
第3章 《逃避自由》的文本解读第22-29页
   ·弗洛姆关于自由的定义第22页
   ·弗洛姆关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第22-24页
     ·弗洛姆关于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机制第22-23页
     ·弗洛姆关于逃避自由的个人心理机制第23-24页
   ·弗洛姆关于逃避自由的典型方式第24-26页
     ·权威主义:受虐狂与虐待狂第24-25页
     ·破坏欲第25-26页
     ·机械趋同第26页
   ·弗洛姆关于自由的双重性—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第26-27页
   ·弗洛姆关于健全的人格第27-29页
第4章 《逃避自由》的价值申发第29-48页
   ·现阶段我国民众社会心理的现实解析第29-32页
     ·权威主义的表现第29-30页
     ·破坏欲的表现第30-31页
     ·机械趋同的表现第31-32页
   ·现阶段我国社会民众“逃避自由”的生成过程第32-38页
     ·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小农意识的积淀第32-35页
     ·新中国初期“苏联模式”的影响第35-38页
   ·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启示第38-48页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第41-43页
     ·唯物史观中的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第43-44页
     ·自由是个人自身、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44-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GD接枝聚(羟基乙酸—赖氨酸—乳酸)/PDLLA/β-TCP复合材料用于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
下一篇:试析海德格尔技术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