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DEM的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论文组织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15-27页 |
| ·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15-22页 |
| ·常用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17-18页 |
| ·主要侵蚀产沙模型 | 第18-21页 |
| ·模型评价 | 第21-22页 |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DEM | 第22-26页 |
| ·DEM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DEM 的建立方法 | 第24-26页 |
| ·DEM 的建立方法评价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高分辨率DEM 提取及数据库建设 | 第27-40页 |
| ·高分辨率DEM 的提取 | 第27-37页 |
| ·高分辨率DEM 的提取方法 | 第27-33页 |
| ·高分辨率DEM 的精度评估 | 第33-37页 |
| ·数据库建设 | 第37-39页 |
| ·数据库设计目标 | 第37-38页 |
| ·数据格式及标准 | 第38页 |
| ·数据建立与入库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侵蚀产沙模型 | 第40-57页 |
| ·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40-46页 |
| ·植被截留计算子模型 | 第40-41页 |
| ·蒸散发计算子模型 | 第41页 |
| ·分布式产流模型 | 第41-43页 |
| ·分布式汇流模型 | 第43-46页 |
| ·分布式产沙模型 | 第46-50页 |
| ·梁峁坡侵蚀子模型 | 第46-48页 |
| ·沟坡侵蚀子模型 | 第48-49页 |
| ·沟槽侵蚀子模型 | 第49页 |
| ·侵蚀产沙分析 | 第49-50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0-54页 |
| ·模型结构 | 第50-51页 |
| ·计算流程 | 第51-52页 |
| ·参数物理意义分析 | 第52-54页 |
| ·模型不确定性分析与参数率定 | 第54-56页 |
| ·模型参数不确定性 | 第54-55页 |
| ·GLUE 程序在桥沟流域的应用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7-67页 |
| ·开发环境 | 第57页 |
| ·硬件要求 | 第57页 |
| ·软件要求 | 第57页 |
| ·系统分析 | 第57-59页 |
| ·设计目标 | 第57-58页 |
| ·设计原则 | 第58-59页 |
| ·系统设计 | 第59-67页 |
| ·界面设计 | 第59-60页 |
| ·功能设计 | 第60-67页 |
| 第六章 应用案例分析 | 第67-78页 |
| ·实验区概况 | 第67-70页 |
| ·地形地貌植被概况 | 第67-68页 |
| ·水文气象气候概况 | 第68-70页 |
| ·试验区模拟 | 第70-76页 |
| ·产汇流模拟 | 第70-74页 |
| ·产沙模拟 | 第74-76页 |
| ·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 ·效率评估 | 第76-77页 |
| ·产流产沙过程反演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