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导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 经济整合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2. 城市群经济整合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3. “浙中城市群”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4-16页 |
二、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内涵和特征 | 第16-18页 |
(一) 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浙中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30页 |
(一) “浙中城市群”概况 | 第18-21页 |
(二) “浙中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1. 区域经济竞争的需要 | 第21-22页 |
2.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22-23页 |
3. 提升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 第23-24页 |
(三) “浙中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可行性 | 第24-30页 |
1. 城市之间差异较小 | 第24-26页 |
2. 城镇体系分布密集 | 第26-27页 |
3. 城际交通方便快捷 | 第27-28页 |
4. 资源要素互补性强 | 第28页 |
5. 人文历史相近相亲 | 第28-30页 |
四、“浙中城市群”的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 | 第30-50页 |
(一) “浙中城市群”空间整合 | 第30-38页 |
1. “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 | 第30-33页 |
2. “浙中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思路 | 第33-34页 |
3. “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整合 | 第34-38页 |
(二)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 第38-42页 |
1. 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基础,形成合理的产业协作网络 | 第38-40页 |
2. 发挥各自产业个性与特色,实现优势互补 | 第40-41页 |
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四大产业带 | 第41-42页 |
(三) “浙中城市群”的市场整合 | 第42-45页 |
1. 重视市场秩序供给,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 第43-44页 |
2. 区域内政策统一,规则一致 | 第44页 |
3.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第44页 |
4. 通过产业合作推动市场合作 | 第44-45页 |
5. 根据区域发展需要进行市场的空间整合 | 第45页 |
(四) “浙中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整合 | 第45-48页 |
1.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相互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 | 第46-47页 |
2. 以大电厂为主体,实现供配电网络一体化 | 第47页 |
3. 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 第47-48页 |
4. 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网络效能 | 第48页 |
(五) 小结 | 第48-50页 |
五、加快“浙中城市群”经济整合的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一) 规范各县(市、区)的政策和制度 | 第50-51页 |
(二) 完善区域协同共赢的协调机制 | 第51页 |
(三) 建立各类民间组织机构 | 第51-52页 |
(四) 建立政府信息服务平台 | 第52-53页 |
六、结语 | 第53-56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二)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