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语言本体论之形式主义批评 | 第14-38页 |
第一节 由具体到系统的语言学发展脉络 | 第15-23页 |
一、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 第16-18页 |
二、新批评与语义学 | 第18-21页 |
三、法国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由极端到折衷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 | 第23-29页 |
一、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 | 第25-27页 |
二、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批评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以文本语言结构形式为本体的形式主义批评 | 第29-38页 |
一、以文本的语言结构为本体 | 第30-32页 |
二、以科学化倾向聚焦语言本体 | 第32-34页 |
三、文学自足论所突出的语言本体 | 第34-36页 |
四、诗歌的语言本体批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形式主义批评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论 | 第38-60页 |
第一节 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渊源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消极感受力”与“非个性化”理论 | 第41-44页 |
第三节 想象力之力 | 第44-48页 |
一、共同的想象力之力 | 第44-45页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力之力 | 第45-48页 |
第四节 “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第48-55页 |
一、可追溯至浪漫主义的“陌生化” | 第48-51页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陌生化” | 第51-55页 |
第五节 有机整体论 | 第55-60页 |
一、浪漫主义的有机整体论 | 第55-57页 |
二、新批评的有机整体论 | 第57-60页 |
第三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语音形式审美 | 第60-76页 |
第一节 鼓瑟齐鸣的浪漫诗歌体式 | 第61-65页 |
第二节 加强诗歌含义的语音表达 | 第65-76页 |
一、节奏与格律的变化:差异决定意义 | 第65-68页 |
二、突出关键词的重叠 | 第68-71页 |
三、字音选择与字义的表达 | 第71-76页 |
第四章 有机整体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语义批评 | 第76-124页 |
第一节 “远距”与“异质”的比喻语言 | 第78-87页 |
一、语境论与“文本互涉性” | 第79-81页 |
二、“远距”原则与“异质”原则 | 第81-82页 |
三、浪漫的想象力所创造的比喻 | 第82-87页 |
第二节 意象:诗歌情感意蕴的隐喻和象征 | 第87-97页 |
一、意象是隐喻与象征的媒介 | 第87-89页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隐喻意象分析 | 第89-91页 |
三、浪漫主义诗歌的象征意象分析 | 第91-97页 |
第三节 诗歌语言之含混性本质特征 | 第97-104页 |
一、隐喻是诗歌语言含混之“诡计” | 第97-98页 |
二、燕卜逊的“含混”观 | 第98-100页 |
三、浪漫主义诗歌语言的含混性分析 | 第100-104页 |
第四节 诗歌结构之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 | 第104-124页 |
一、纳入张力网络的悖论与反讽 | 第104-108页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分析解读 | 第108-124页 |
第五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结构主义批评 | 第124-144页 |
第一节 结构主义批评之不同倾向 | 第125-128页 |
第二节 新批评是卡勒结构主义批评的前奏 | 第128-131页 |
第三节 浪漫主义诗歌的结构主义阐释程式 | 第131-144页 |
一、以我观物,崇尚自然 | 第132-136页 |
二、浪漫怀旧的神话用典 | 第136-141页 |
三、“人在旅途”式的传奇叙事 | 第141-144页 |
结语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1页 |
附录 | 第161-2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222-223页 |
后记 | 第223-224页 |
论文摘要 | 第224-227页 |
Abstract | 第227-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