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简论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一、人情和人情社会 | 第8-19页 |
(一) 人情内涵的界定 | 第8-12页 |
(二) 人情社会特征 | 第12-16页 |
(三) 人情社会成因 | 第16-19页 |
二、法治和法治社会 | 第19-29页 |
(一) 法治的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二) 法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第20-24页 |
(三) 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 | 第24-29页 |
三、人情与法治的冲突和对立 | 第29-38页 |
(一) 人情与法治在现实层面的冲突 | 第29-32页 |
(二) 人情与法治价值取向的对立 | 第32-38页 |
四、人情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8-43页 |
(一) 妨碍逻辑性法律思维的形成 | 第39-40页 |
(二) 加大了违反规则的社会执行代价 | 第40-41页 |
(三) 侵害了公共秩序的整体利益和稳定 | 第41-43页 |
五、人情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43-47页 |
(一) 塑造法的亲和力 | 第43-44页 |
(二)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 第44-45页 |
(三) 为法治社会构筑和谐的文化氛围 | 第45-47页 |
六、人情、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 第47-53页 |
(一)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 第48-49页 |
(二) 强调民主科学立法,使得法律更合情合理 | 第49-50页 |
(三) 深化法律体制改革,促进法治与人情和谐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中文摘要 | 第64-67页 |
Abstract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