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无线网络中基于丢包区分的TCP改进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TCP概述及拥塞控制机制 | 第8-9页 |
·TCP概述 | 第8-9页 |
·拥塞控制机制 | 第9页 |
·无线网络TCP面对的问题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TCP协议在无线网络上的性能分析 | 第13-21页 |
·无线传输错误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NS2网络仿真器 | 第14-17页 |
·NS2网络模拟器的特点 | 第14-15页 |
·NS2的体系结构 | 第15页 |
·仿真的错误模型 | 第15-17页 |
·仿真实验 | 第17-20页 |
·仿真拓扑结构 | 第17页 |
·实验分析 | 第17-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改进TCP丢包区分的相关研究 | 第21-34页 |
·基于端到端传输层的方法 | 第21-24页 |
·基于分段连接的方法 | 第24页 |
·基于跨层合作的方法 | 第24-32页 |
·显式状态通知方式 | 第25-31页 |
·重复确认改进方式 | 第31页 |
·超时冻结机制 | 第31-32页 |
·基于链路层的方法 | 第32-33页 |
·其它方法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A+BQM丢包区分机制 | 第34-58页 |
·A+BQM的提出 | 第34-35页 |
·A+BQM丢包区分机制描述 | 第35-37页 |
·网络仿真环境 | 第37-39页 |
·仿真拓扑结构 | 第37-39页 |
·核心路由器S1配置 | 第39页 |
·仿真性能标准 | 第39-40页 |
·最大标记间隔的确定 | 第40-47页 |
·不同TCP下最大标记间隔 | 第41-44页 |
·相同TCP下最大标记间隔 | 第44-47页 |
·标记间隔AIMD调节方式 | 第47-49页 |
·丢包区分对TCP吞吐量的变化 | 第49页 |
·A+BQM的性能分析 | 第49-57页 |
·没有错误丢包下的性能对比 | 第50-51页 |
·Markov错误模型下的性能对比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8-60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9页 |
附录1 | 第60-67页 |
附录2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