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家居卖场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四、 研究的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沈阳地区家居卖场人性化设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1-20页 |
一、 沈阳地区简介 | 第11页 |
二、 沈阳地区家居卖场现状 | 第11-18页 |
(一)沈阳地区家居卖场模式分类 | 第11-12页 |
(二)专业规模的沈阳家居卖场本土生存特征 | 第12页 |
(三)沈阳地区家居卖场案例分析 | 第12-18页 |
三、 沈阳地区家居卖场中暴露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一)导向系统不够明晰 | 第18页 |
(二)卖场内部形式模式化、缺乏原创性 | 第18-19页 |
(三)忽略对消费者情感的需求 | 第19页 |
(四)欠缺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关怀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家居卖场人性化理论依据 | 第20-28页 |
一、 卖场空间人性化设计理论 | 第20-23页 |
(一)室内人体工程学 | 第20页 |
(二)形式美法则 | 第20页 |
(三)人对色彩的感知 | 第20-21页 |
(四)家居卖场中的声环境 | 第21页 |
(五)家居卖场中的光环境 | 第21-22页 |
(六)家居卖场中的热环境 | 第22页 |
(七)家居卖场的嗅觉环境 | 第22-23页 |
二、 家居卖场展示空间规划原理 | 第23-25页 |
(一)展示空间的构成形式 | 第23页 |
(二)空间的分隔 | 第23-24页 |
(三)卖场空间的路线系统和导示系统 | 第24页 |
(四)卖场空间的陈列方式 | 第24-25页 |
(五)卖场展示空间的陈列视觉定位 | 第25页 |
三、 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 第25-28页 |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25-26页 |
(二)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 第26页 |
(三)对于人类需求的一点思考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沈阳地区家居卖场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第28-33页 |
一、 合理安排家居卖场空间 | 第28页 |
二、 导向设计清晰规范化 | 第28页 |
(一)导向标识达意准确 | 第28页 |
(二)与卖场整体环境相符 | 第28页 |
(三)导向设计的位置恰当 | 第28页 |
三、 注重家居商品陈设 | 第28-29页 |
(一)合理定位空间尺度 | 第28-29页 |
(二)陈设的艺术性 | 第29页 |
(三)陈列的趣味性 | 第29页 |
(四)陈设的安全性 | 第29页 |
四、 适当扩大室内绿色环境 | 第29-30页 |
五、 地面、入口处、扶手的细节设计 | 第30页 |
六、 体现对弱势群体人性化关怀 | 第30-31页 |
(一)在家居卖场内部设置儿童玩耍区域 | 第30页 |
(二)在家居卖场内部设置母婴室 | 第30页 |
(三)提供残疾人专用卫生间、通道 | 第30-31页 |
七、 不断挖掘顾客的情感需求 | 第31-32页 |
(一)在家居卖场空间设计中增加原创性形成自身特色 | 第31页 |
(二)加强卖场内部消费者的体验 | 第31-32页 |
(三)因时因地改变店内装饰陈设 | 第32页 |
八、 强化家居卖场的文化性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宜家家居卖场空间人性化分析 | 第33-39页 |
一、 人性化的空间导示系统 | 第33-34页 |
二、 宜家内部的空间分割特征 | 第34页 |
三、 独特的样板间 | 第34-35页 |
四、 自由温馨的购物环境 | 第35页 |
五、 多样化的商业空间 | 第35-37页 |
六、 独特的体验式销售 | 第37页 |
七、 对细节的关注 | 第37页 |
八、 对文化的重视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