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企业商誉形成及后续计量研究
——以慈文传媒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关于文化传媒企业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商誉本质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关于商誉形成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4 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2.1.1 商誉概念与特点 | 第22-23页 |
2.1.2 商誉后续计量 | 第23-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并购价值评估理论 | 第26-27页 |
2.2.3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 第27页 |
2.2.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文化传媒企业商誉形成及后续计量概述 | 第29-42页 |
3.1 文化传媒行业背景及并购概况 | 第29-32页 |
3.1.1 行业背景 | 第29-30页 |
3.1.2 并购概况 | 第30-32页 |
3.2 文化传媒企业商誉现状及形成因素 | 第32-39页 |
3.2.1 文化传媒企业商誉现状 | 第32-34页 |
3.2.2 商誉形成因素分析 | 第34-39页 |
3.3 文化传媒企业商誉后续计量现状 | 第39-42页 |
第4章 慈文传媒商誉形成原因分析 | 第42-56页 |
4.1 案例概况 | 第42-44页 |
4.1.1 并购双方简介 | 第42-43页 |
4.1.2 合并商誉的产生 | 第43-44页 |
4.2 高额商誉的形成原因 | 第44-56页 |
4.2.1 行业环境促生高溢价动机 | 第44-45页 |
4.2.2 获取并购协同效应 | 第45-46页 |
4.2.3 高附加值的特性 | 第46-48页 |
4.2.4 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8-53页 |
4.2.5 业绩承诺条款的支撑 | 第53-56页 |
第5章 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分析 | 第56-68页 |
5.1 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现状 | 第56-59页 |
5.2 系统摊销法下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 | 第59-61页 |
5.3 减值与摊销并行法下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 | 第61-62页 |
5.4 不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比较评析 | 第62-68页 |
5.4.1 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对比 | 第62-64页 |
5.4.2 经济效果对比 | 第64-66页 |
5.4.3 综合对比 | 第66-6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8-7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70页 |
6.1.1 商誉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 第68-69页 |
6.1.2 高额商誉积累商誉减值风险 | 第69页 |
6.1.3 减值摊销并行可抑制高额商誉形成 | 第69-70页 |
6.2 降低并购过程商誉的建议 | 第70-73页 |
6.2.1 利用尽职调查全面评价目标企业 | 第70-71页 |
6.2.2 改进文化类企业会计准则 | 第71-72页 |
6.2.3 改良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 第72页 |
6.2.4 优化现有业绩承诺机制 | 第72-73页 |
6.3 针对商誉后续计量的建议 | 第73-76页 |
6.3.1 提高商誉减值会计可操作性 | 第73-75页 |
6.3.2 采用摊销法与减值测试法相结合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