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本文努力的目标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 第9-11页 |
| 第2章 张大千生平——转益多师新创泼彩 | 第11-13页 |
| 第3章 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的艺术特征 | 第13-22页 |
| ·抽象具象 雅俗共赏 | 第15-16页 |
| ·没骨为基 形随法立 | 第16页 |
| ·彩墨交融 淋漓酣畅 | 第16-17页 |
| ·意笔雄浑 工笔俊逸 | 第17页 |
| ·水迹无意 心迹有情 | 第17-18页 |
| ·运笔简化 虚实有度 | 第18-19页 |
| ·光色和美 气象新奇 | 第19-22页 |
| 第4章 形成张大千泼墨泼彩风格的文化背景 | 第22-28页 |
| ·人品画品 合而为一 | 第22-24页 |
| ·以美为最 唯美为准 | 第24页 |
| ·参古定法 望今制奇 | 第24-25页 |
|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 第25-26页 |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第26-28页 |
| 第5章 张大千泼墨泼彩形成的原因 | 第28-35页 |
| ·泼墨泼彩形成的内因 | 第28-32页 |
| ·内在的心性、修养和天赋是张大千泼墨泼彩形成的基本原因 | 第28-29页 |
| ·传统精华的滋养和写生的历炼是泼墨泼彩形成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 | 第29-32页 |
| ·眼疾是张大千泼墨泼彩形成的催生剂 | 第32页 |
| ·泼墨泼彩画形成的外因 | 第32-35页 |
| ·古法的启示 | 第32页 |
| ·中西画法对比的启示 | 第32-34页 |
| ·艺术市场的驱使 | 第34-35页 |
| 第6章 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风格对于后世的影响 | 第35-41页 |
| ·解放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语言 | 第35-36页 |
| ·以自己的墨法独创了新的形式和风格 | 第36-38页 |
| ·极大地张扬了色彩的魅力 | 第38-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