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1-12页 |
| 材料 | 第12-15页 |
| 1 菌株 | 第12页 |
| 2 抗菌药物 | 第12-13页 |
| 3 试剂 | 第13-14页 |
| 4 材料 | 第14页 |
| 5 仪器 | 第14-15页 |
| 方法 | 第15-21页 |
| 1.构建SMA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体外模型 | 第15页 |
| 2.细菌生物被膜的鉴定 | 第15-16页 |
|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资料分析及药敏结果 | 第16页 |
| 4.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生物被膜抑制浓度(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BIC)的测定 | 第16页 |
| 5.产成熟生物被膜的SMA临床株的MIC值测定 | 第16-18页 |
| 6.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菌液浓度及其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8-19页 |
| 7.棋盘法测定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对5株SMA生物被膜的单独及联合作用 | 第19-20页 |
| 8.扫描电镜下观察抗生素作用BBF后的形态学变化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38页 |
| 1.硅胶膜片上成熟的SMA生物被膜形态 | 第21页 |
| 2.我所收集的SMA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 | 第21-26页 |
| 3.产成熟生物被膜的SMA的菌株数及其相应的MIC值和BIC值 | 第26-29页 |
| ·麦氏浊度ATCC27853的菌液浓度和MTT比色法活茵计数的标准曲线 | 第29-31页 |
| 5.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对5株SMA生物被膜的单独及联合作用 | 第31-35页 |
| 6.细菌生物被膜在联合抗茵药物作用下形态学的变化 | 第35-38页 |
| 讨论 | 第38-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综述 | 第58-70页 |
| 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 第58-66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