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现状与法规 | 第12-15页 |
·国外电子废弃物管理法规 | 第12-14页 |
·国内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印刷线路板处理方法概述 | 第15-24页 |
·冶金 | 第15-19页 |
·火法冶金 | 第15-16页 |
·湿法冶金 | 第16-19页 |
·机械物理法 | 第19-23页 |
·电子元器件的拆卸 | 第19-20页 |
·破碎、分选 | 第20-23页 |
·超临界流体法 | 第23-24页 |
·生物浸取法 | 第24页 |
·热解法在印刷线路板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热解原理及产物 | 第24-25页 |
·热解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印刷线路板种类与制作工艺 | 第29-35页 |
·印刷线路板的分类 | 第29页 |
·印刷线路板的原料及元素组成 | 第29-32页 |
·印刷线路板的制造工艺 | 第32-33页 |
·实验样品的性质和制造工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印刷线路板热重实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46页 |
·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 | 第35-37页 |
·热重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7-45页 |
·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热解残余物性状的表征分析和热解率修正 | 第39-42页 |
·升温速率、颗粒大小、热解终温对热解残余物性状的影响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印刷线路板热解表观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46-62页 |
·热解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46-49页 |
·传统热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及计算结果 | 第49-53页 |
·KAS 法 | 第49-50页 |
·FWO法 | 第50-53页 |
·温度积分的推导 | 第53-56页 |
·传统温度积分近似式的推导 | 第54页 |
·蔡式温度积分近似式的推导 | 第54-56页 |
·Levenberg-Marqurdt优化非线性回归方法热解动力学模型 | 第56-61页 |
·热解动力学参数求解的优化模型 | 第56-57页 |
·模型求解的实现 | 第57-58页 |
·模型结果及讨论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FR4 板热解产物表征分析 | 第62-85页 |
·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 | 第62-64页 |
·热解气体产物分析 | 第64-67页 |
·热解液体产物分析 | 第67-76页 |
·热解油的常压蒸馏 | 第67-68页 |
·轻质油的GC-MS分析 | 第68-72页 |
·热解油及其馏分的官能团分析 | 第72-75页 |
·热解油馏分的热值 | 第75页 |
·热解油中无色透明液体的定性 | 第75页 |
·热解油资源化利用途径 | 第75-76页 |
·热解固体产物分析 | 第76-82页 |
·固体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76-79页 |
·固体产物的元素分析 | 第79-80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9页 |
·元素分析 | 第79-80页 |
·固体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 第80-82页 |
·FR4 板热解机理的探讨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Teflon板热解产物表征分析 | 第85-94页 |
·热解气体产物表征分析 | 第85-90页 |
·热解固体产物分析 | 第90-91页 |
·热解固体产物形貌分析 | 第90-91页 |
·热解固体产物元素分析 | 第91页 |
·Teflon印刷线路板热解机理的探讨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印刷线路板热解能耗分析 | 第94-100页 |
·热解过程中的能耗 | 第94页 |
·电阻炉散热损失 | 第94-96页 |
·热解反应系统热容和热解反应热的计算 | 第96-97页 |
·热解能耗计算结果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00-104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下一步工作与建议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在学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