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9-16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三、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第10-12页 |
(一) 症状评分标准 | 第10-12页 |
(二) 体征评分标准 | 第12页 |
(三) 病情分度 | 第12页 |
四、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一) 病例采集时间 | 第12-13页 |
(二) 病例分组 | 第13页 |
(三)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3页 |
五、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一) 药物及用法 | 第13-14页 |
(二) 疗程 | 第14页 |
六、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4页 |
七、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15页 |
(一)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二)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15页 |
(三) 主要指标(局部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页 |
八、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0页 |
一、临床疗效结果 | 第16-18页 |
(一)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见表4 | 第16页 |
(二)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5 | 第16页 |
(三) 两组患者体征的比较,见表6 | 第16页 |
(四)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7 | 第16-17页 |
(五) 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比较,见表8 | 第17页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9 | 第17-18页 |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体征疗效比较,见表 10 | 第18页 |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 超检查盆腔积液变化的比较,见表11 | 第18页 |
二、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第18-19页 |
(一)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2 | 第18-19页 |
(二) 病情轻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见表 13 | 第19页 |
(三)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4 | 第19页 |
三、安全性观察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6页 |
一、对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20-21页 |
(一) 湿、热、瘀为本病的病机核心 | 第20-21页 |
(二) 湿热瘀结的同时伴有气机郁滞 | 第21页 |
二、对本病治则治法的认识 | 第21页 |
三、方药分析 | 第21-25页 |
(一) 丹柏盆炎方组方分析 | 第21-22页 |
(二) 药物功效探讨 | 第22-24页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5页 |
四、丹柏盆炎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综述 | 第28-37页 |
致谢 | 第37页 |